• 40阅读
  • 0回复

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8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

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编者按:减轻农民负担已经喊了好几年了,但有些地方收效还不大。原因何在?读读这里的一些来信就会强烈地感到:还是认识上的问题。
去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强调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各地可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一下农民负担的现状及其发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下决心把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减下来。
农民负担问题是目前农村的热门话题。说起要减轻农民负担人人点头,但说起如何减轻负担却又发愁。农民负担过重成了一个难治的“顽症”。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认为在依法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创政绩的误区
一个地区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群众愿望,积极地、有计划地搞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但必须考虑乡情民力,看看农民有没有能力办,有多大能力办,然后再考虑要办什么事,办多大的事。如果光从主观愿望出发,急功近利,超越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盲目大办,这集资、那摊派随意出台,难免走进创政绩的误区。如吉林省有个乡为了在敬老院升级达标竞赛中夺魁,一再集资,买了录像机,建了养鱼池,又花3万元盖凉亭。这样做,乡里有了名气,干部脸上有光,可农民的集资款花光了,敬老院的老人们生活水准下降了,甚至天天咸菜苞米粥。与此相反,湖南省华容县这几年体察民情,先后砍了14项集资,压缩21处基建项目摊派,降低一批统筹提留,减轻农民负担799万元,人均13.78元,并召开群众大会当场退还农民。农民负担轻了,生产投入增加,去年农业丰收,乡镇企业大发展,人均增收百元以上,为农业和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做,不仅有政绩,而且得民心。
事实说明,办好事要量力而行。农民负担轻,生产热情高,经济才能发展,建设才有保证,干部也才会有政绩。
机构改革的误区
现在,许多部门都强调自己的工作重要,层层向下伸腿,致使农村机构林立,人员膨胀。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其经费绝大多数靠开口子转嫁农民。据辽宁省农牧厅调查,这几年农民负担连年以70%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的农民收入仅增长7.1%,两者悬殊9.8倍。在负担总数中,乡村干部和非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占了15%。该省铁岭市目前共有乡镇干部10940人,平均每乡75.5人;有村干部和非生产人员45870人,平均每村30人,一年的补贴款就达3971万元。人均负担14.98元。
大量的招聘干部和编外人员除了拿工资,要奖金,要补贴,还要吃喝招待,有的还要制装。这些,都要由农民负担。无论从端正党风、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强调精兵简政。机构精简不了,超编人员清退不了,农民负担也就减轻不了。
有偿服务的误区
如今农民多是一家一户经营,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社会化服务。从事涉农服务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有偿服务”的原则,合理收费无可非议。但是,不少地方不少部门在国家对收费问题缺乏严格管理的情况下,借“有偿服务”之名乱收费用,还有的只收费,不服务。湖北省洪湖市兽医部门收取牲畜包诊防疫费时,不是按照牲畜饲养量收费,而是下达指标按人头收费。宣恩县有个派出所不管农民是否愿意,按每棵柑桔两分钱标准收治安服务费;该县有个镇农技部门趁发放平价化肥供应票时,按每500克1角5分向农民收取农技服务费。
还有一些部门任意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甚至强行附加一些不合理的搭车收费。如江西省宜春地区有关部门在男女双方领结婚证时,要收登记费、绿化费、有奖募捐、计划生育押金、儿童乐园筹建费,甚至还要收夫妻恩爱保险费、子女保险费等,低的收五六十元,高的达三四百元。至于无偿变有偿、有偿变高偿的现象,许多地方更是屡见不鲜。由于有偿服务收费加码,农民种地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
走出误区树立使命感
对于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人们有种种分析。除了上面所说之外,诸如财政体制存在弊端,监督管理体制不顺,还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财务制度不严等等。但根本问题在于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足:一是对农民的富裕程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只看到农村有万元户,看不到还有贫困户,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便笼统地以为农民富裕了,认为让农民多拿一点没有关系。二是对减轻农民负担的意义缺乏高度的认识。凡向农民伸手都是冠冕堂皇,大道理一套套,文件、批示多得很,很少考虑农民负担过重的后果。还有的人把减轻农民负担只当一般的经济问题,对解决这样一个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牵涉党和政府威信的大问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纵然有党中央的政策,国务院的法规,也很难自觉地制止加重农民负担的种种行为。
 农民日报 曾业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