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鹏
1992年3月14日
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大家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精神,研究了今后几年科技工作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会议是开得好的。现在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关于科技战线的形势
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形势是好的。科技战线的形势也是好的,在改革和发展两方面都迈出了较大步伐。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是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各项科技发展项目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得到加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二、关于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90年代,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这一提法已经为大家所公认,代表了科技工作的主导方向,要保持长期不变,当然,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丰富其内涵。现在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提法,也有些新意,但基本方针不要变,变了会使人无所适从。
科技战线有几个方面军。一个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一个是从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一个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技面向经济也好,经济依靠科技也好,首先要求科学技术事业自身不断发展与提高。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经济建设是科技工作的主战场,这一点不动摇。同时,加强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只有从这三个层次全面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才有后劲。这次会议提出要把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多出成果,快出人才,作为对科技工作的战略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期待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三个层次的科技工作中,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第三、关于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这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是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前几年,科技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现行的科技体制在许多方面仍然束缚着科技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要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作为判断是非、权衡利弊和决定政策的标准。要大胆实践,大胆试点,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科技事业更快地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着重解决好这么几个问题:
(一)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之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这是经济与科技结合的关键。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点是要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优势。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科技领域也应该很好地运用这两个手段。比如通过计划组织国家级的、省一级的科技攻关,并有计划地组织推广和应用。这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要继续实行。这样做,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时,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国家已制定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还不够,还要大力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我们既要把自己的科技成果推向国际市场,也要从国际市场上吸收更多的科技成果。对自己开发的成果,要通过国内市场渠道来推广和转化。要把计划与市场很好地加以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另外一点,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条件,需要纽带和桥梁,因此,要抓好转化这个中间环节,比如加强中介机构、中试基地、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工程中心等等。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和我们自己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该善于学习和借鉴。
(二)要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一篇大文章。我国有一支很好的、很有水平的科技队伍,一千多万科技人员,五千多个独立的科研机构,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用好这支队伍,就必须进行体制的改革,克服科研机构与国营大中型企业同样普遍存在的弊端。现在这支队伍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是科技人员不努力,不是他们不想努力,主要是体制上的许多问题阻碍着他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如何才能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需要大家去摸索,大胆地试验,然后把大家的经验加以总结,成功的加以推广,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科研机构的聘用制度、工资制度、人事制度都要改革,才能创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条件。这几年不少单位已经在这样做了。比如,通过政策的引导,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分流出一部分科技人员,专门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这个经验是成功的,应该加以肯定。同时,要注意保留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项目攻关,二者不可偏废。要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才能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有些科研机构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工效挂钩,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单位首先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不能一方面工效挂钩,一方面接受财政拨款,按事业单位管理。
(三)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是需要投入的,人才的培养也要投入。科学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是有风险的。重大的科技项目要投入相当的资金和力量。我国科技投入是不足的,这是现实,为了发展科技事业,从总体上讲,国家要增加科技投入。现在国家的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现在不到20%。增加科技投入,出路在于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社会投入的新机制,并且要注意投入的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要增加对科技的财政拨款,重点是支持基础建设、基础性研究和一些大型的科技攻关项目。地方政府可以拿出一定的财政收入搞科技。对一些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或科技企业,可以采取集资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科技投入,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依靠企业集团,因为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石油、汽车、钢铁等大公司,自己都有强大的科研机构,直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科研成果。中国石化总公司今年要投入8亿元搞科技,这种做法很好。
刚才大家提出一个建议,能不能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技术开发基金。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20条政策措施中,有一条是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一用于技术开发,已经做了规定,现在的问题是落实。
农业也要依靠科技进步。刚才山东的同志讲得好,要搞高效农业。现在是产量上去了,效益没上去,虽然达到了吨粮田,但是成本很高。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比如良种的实验和推广,节水性农业,以及综合实验基地等,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予以支持。像水产、养殖、畜牧和经济作物,也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技术开发基金。有的形成了农工商或贸工农一条龙的联合开发体,这些单位就有力量进行科技投入。总之,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提高我国科技投入的总体水平。地方政府和一切经济部门都要真正把科技工作当作大事来办。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没有现代化。真正牢固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积极性就有了,科技投入就来了。
第四、关于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进步最关键的是人才问题。小平同志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大批科技专门人才,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是要注意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人才,造就一批新型企业家。办科技型企业,要有这样一种人才,他们不仅是科技人员,而且是企业家。这个问题已经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希望。当然我们要继续发挥现有科技人员包括老专家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青年,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要大胆地培养和使用年轻的科技人员,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放手让大批具有新的知识结构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进入关键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使他们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对于近年来到国外学习的科技人员,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如何,我们都热情地欢迎他们回来工作,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些科技人员在国外也并不都能人尽其才,为了谋生,有的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一些低层次的工作,心情也不舒畅。祖国这么宏伟的建设事业,才是他们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对于因种种原因留在海外的人员也欢迎他们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参加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工作。国家从政策上保障他们来去自由,往返方便。
目前,我们国家科技人员的待遇是比较低的。从国务院到各级政府,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还要有计划地实行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的制度。要随着工资制度的改革,普遍地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同时,对有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这件事中央在做,地方也在做,效果是好的。
第五、关于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科技是当代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我们的一个创造。去年国家批准建立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贯彻执行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思想的重要步骤。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有了经济效益,反过来又可以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90年代,要集中力量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好,这个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各省市积极性都很高,安徽的同志说,我们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也不是经济特区,但是合肥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以利用这个渠道来发挥合肥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优势,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并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刚才沈阳的同志也讲了加强南湖开发区建设的经验。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势头是很好的。开发区是新事物,新事要新办。要敢于试行新的机制、新的制度。在开发区内可以大胆地试行股份制,进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及时总结经验。成功了,推广;失败了,继续探索前进。开发区的企业领导,既是科技人员,又是企业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从事高新技术开发性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要做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在实行和传播先进管理方式的同时,开创科学、文明、诚信和协作的经营新风。要讲职业道德,树立信誉,不能搞低档的甚至伪劣产品,砸自己的牌子。希望各部门、各条战线都关心、支持开发区的发展,希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开发区的建设,在这里干一番事业。国务院对于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办好经济特区、办好沿海开放城市一样重视,一样支持,希望真正办好,办出成果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