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一千五百人的共同选择——记太原橡胶厂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9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千五百人的共同选择
——记太原橡胶厂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
刘作舟 王华
前不久,太原钢铁公司10万职工的领头人,带着47个分厂的厂长到太原橡胶厂参观学习。太橡成了山西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的“头雁”。他们的经验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让职工认识自身利益所在
太原橡胶厂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始于1988年下半年。那年8月,厂务会做出决定:作为全省的试点企业,太橡要在内部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和全方位岗位工资制。消息传出,在全厂掀起不小的波澜……
有人抱怨:“打破‘三铁’,连仅有的一点社会主义优越性也扔了。”有人愤怒:“厂长解功庆要当资本家哩,哪里还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太原橡胶厂的带头人——厂长解功庆和党委书记兰源在冷静地思索:“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扭曲了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但是,要打破“三铁”,只有让职工拿起改革的武器,自己砸碎精神枷锁……
厂党委决定把改革的难点作为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厂团委组成演讲团,深入车间、班组演讲,许多生动的事例,使职工群众打开了心扉。
太橡1958年建成,到1988年固定资产净值率仅为50%,30年吃掉了企业的一半老本。1987年职工人均工资才1365元。
许多工人恍然大悟,旧体制不改,企业搞不活,会断送社会主义;打破“三铁”才是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成型工齐振虎说:“过去我们虽然抱着‘铁饭碗’,但生产上不去,碗里是空的,还得挨饿。咱工人最实在,端着金碗讨饭吃的事不能干。”
在职工代表参与下制定的《太原橡胶厂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和7个配套方案,在全厂又进行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民主讨论。
1988年12月7日,太橡四届一次职代会一致通过了改革方案。工人们高兴地说:“按这个方案改下去,太橡有希望了”。
让职工有权选择岗位
为了打破“三铁”,太原橡胶厂对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对症下药,配套进行。
一是实行全方位岗位工资制,打破“铁工资”。全方位岗位工资制,就是对全厂所有生产(工作)岗位都设立工资标准,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从干部到工人,工资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动态的岗位工资;另一部分是工龄工资。
二是推行全员优化劳动组合,打破“铁饭碗”。在组合前全厂先遵循“先进、合理”的原则定编、定员。然后,实行自上而下的双向组合,层层聘用。干什么工作确定什么身份,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未被组合的人员,实行厂内“待业”。
三是进行全员竞争上岗,打破“铁交椅”。结合定编、定员,先确定全厂技术和管理科室的岗位数,依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岗位系数,然后,明码标“价”,向全厂公布。全厂职工不分原来是干部或工人,都可以自愿报名,公开竞争。职工的身份,按所上岗位确定。
1988年12月10日,是太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全厂1500名职工,如同一幕剧开演前清场一样,全部撤离工作岗位。
干部岗位的确定,工人岗位系数的评定,是实行优化组合和打破“三铁”的关键一环。太原橡胶厂把这个权力交给了“清岗”后的职工行使。经民主评岗,科室减少4个,干部岗位由297个减为182个;二、三线人员由772名减到614名。
全厂245个干部岗位有473人报名竞争。一向无人去的压胶车间炭黑工段有8人报了名。
年轻司机米华成竞争当上厂运输科长!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工人和领导的信任,以17.30元的家底,当年创利6万元,次年创利34万元。当平时文静、腼腆的描图员李晓惠上台竞争档案科长的职务时,场内的人谁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女工在台下喊:“晓惠,姐妹们支持你!”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李晓惠中标了。实践证明群众的选择是正确的。
竞争上岗以来,共有19名工人当了干部,还有9名干部当了车间工人。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仅用22天即平稳地完成了。
靠职工巩固改革成果
太原橡胶厂认为,孤立地破“三铁”既难以奏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搞好国营企业的问题,要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坚定不移地推行企业综合改革。他们采用每半年一次的民主评议,防止干部“铁交椅”的回潮。按评议的结果决定升聘、降聘或解聘,胜任的随时上,不胜任的随时下。仅1989年的两次干部考评,即有8名中层干部被解聘,11名一般干部到劳务市场待业。一位在竞争中上岗的科长,在民主评议中得分不高,自己主动提出辞职。
优化劳动组合以来,共有近70人次进出厂劳务市场,但大都经短期培训或协调重新上岗。
破“三铁”,使太橡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88年至1991年4年里,太橡轮胎产量连上30万套、40万套和50万套三个梯次;产值连登1亿、2亿和2.5亿三个台阶。每年实现的利税等于一座现有规模的太橡。全员劳动生产率由9.4万元/人·年上升到16.5万元/人·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