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学术思想常新 辛勤耕耘不辍老一代学部委员宝刀不老再创新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9
第4版(要闻)
专栏:

学术思想常新 辛勤耕耘不辍
老一代学部委员宝刀不老再创新业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陈金武)作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老一代学部委员曾以杰出成就享誉科坛。如今他们虽年事已高,但学术思想常新,耕耘不辍,其中许多人还在一些当代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继续发挥着学术领导人的重要作用。
学部委员吴文俊早年就对拓扑学中的示性类与示嵌类卓有研究,取得了被称为“吴公式”的突出成就。近年来,吴文俊不断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数学与计算机直接联系起来,从事机械化数学的研究,提出了被国内外公认的“吴方法”。一些国际知名学者认为,“吴方法”在自动推理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设在中科院系统所的“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吴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领域。
吴文俊教授仅仅是老一代学部委员以敏锐的眼光、深厚科研功底,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的一个缩影。
学部委员冯康在60年代创造的有限元方法,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当代计算数学和计算力学的一项突出进展。他近年来首创的哈密顿算法,又被认为是国际计算数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受到高度重视。早年曾在生物学领域创造了“邹氏方法”的学部委员邹承鲁,在“七五”期间获得了酶活性不可改变动力学的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部委员黄昆对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的研究,学部委员郭可信对准晶的研究等等,使我国在许多重大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他们不仅仅是在各自的领域“宝刀不老”,再次威震科坛,还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一些重大科研任务,肩负着学术领导人的重任。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重点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许多学部委员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起到了重要的骨干作用。目前,有的学部委员还出任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实验室主任,有的还是重要科研项目的主持人;许多学部委员还出自科学家的责任感,对我国一些重大决策提出咨询和建议,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广泛的领域探讨新问题,研究新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