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冲出“内陆”天地宽——吉林省加快改革开放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0
第1版(要闻)
专栏:

冲出“内陆”天地宽
——吉林省加快改革开放纪事
新华社记者 高欣
80年代,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内陆地区如何奋起实现历史性的跨跃?
记者在吉林省采访,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勇于“自省”,适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能赢得新的机遇;冲出“内陆”,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参与竞争,有所作为。
不怕身居内地就怕思想封闭90年代第一个春天,所谓“东北现象”,令人困惑,也促人警醒。中共吉林省委将沿海地区以及基础与吉林相似的边疆内陆省改革开放情况作了对比,决策者们的头脑仿佛注入了一副清醒剂:近几年吉林的改革和建设虽有很大进步,但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却远远低于发达省市。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种因循守旧的“内陆意识”禁锢着领导者的思想,主要是觉得吉林身处内地,开放条件不利;沿海情况特殊,改革经验难学,因而安于现状。
省委常委会为了统一一班人的认识,以“不怕深居内地,就怕思想封闭”为题组织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低速等于后退,落后可以争先;冲破僵化封闭的“内陆意识”,才能带来全省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省委书记何竹康在省直机关干部大会上说:“90年代,全国各地你追我赶竞争激烈,发达地区进一步,我们就要迈两步、三步,要大胆解放思想,冲出‘内陆’,加快发展……”
勇于探索 天地广阔
一场大讨论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实践的成果增强了进一步探索新路的勇气。
去年年初,吉林省提出一个生猪购销价格放开的方案,但久议未决。原因很简单:猪肉历来是北方城市“菜篮子”的当家品种,怕一旦价格放开,影响生产波及市场。然而,不放开又无出路。1990年全省财政猪肉补贴7650万元,肉案上仍是群众爱不得又舍不得的“福利冻猪肉”。
6月下旬,重提这个“搁浅”的议题时,一份详实的调查分析报告,表明生猪产销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全省生猪已基本实现自给,购销渠道通畅,饲料资源充足,稳定生猪生产有保障。可仍有人提议省会市暂缓放开,“留条后路”。但当时担任省长的王忠禹不同意,说:“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畏首畏尾,错过时机。看准了就要大胆闯。”
7月1日,省政府宣布生猪购销价格放开并一步到位。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荡,可没几天,当见到市场的肉案上摆满了价格平稳、数量充足的新鲜猪肉时,市民的疑虑消除了。全省鲜猪肉上市率达90%以上,比放开前多两成;肉价上下波动不到两角钱;财政补贴减少850万元;全省生猪存栏稳中有升。
继生猪价格改革之后,吉林省又放开了蔬菜市场,结果破天荒赢得了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三满意”。接着,放开了475种产品价格,使80%多的省管产品进入市场调节的轨道。其效应是,企业受益,财政增收,全年零售物价上升幅度还低于国家下达控制指标0.8个百分点。
价格改革初战告捷给人以启示: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就要敢担风险,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吉林省的改革有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教训可以吸取。1988年,吉林省率先实行了国营商业柜组承包,一些省市借鉴进行了推广。可几年过去了,本省不仅没有大面积推开,开始实行的也大部分夭折了。原因是怕方向上出毛病,“富了和尚穷了庙”。
当社会上为“柜组承包”的属性争论时,长春市红旗商场竟悄然坚持下来了。结果,同样是市场疲软,这里的销售额却年年登高。省里抓住红旗商场这个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并提出学重庆“四放开”外创条件与学红旗“包柜组”内转机制相结合。几个月后,全省143户国营商业企业实行了“双学”改革,出现了销售额、实现利税、上缴利税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的好势头。
吉林人曾以“大粮仓”为骄傲,全省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六连冠”。可是,多年来捧着“金牌”背包袱,每年仅粮食经营亏损一项就达十几亿元,几乎吃掉了全省财政收入的1/5。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他们按照“先试点迈小步,有经验再推广”的原则,进行了粮食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国产粮“状元”公主岭市等9市县作为首批试点。仅4个月,9个市县平价粮油经营一举甩掉了亏损帽子,减亏增盈4031万元,吨经营费用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89元。尽管改革试点面仅占全省的1/6,但人们却从中看到了变粮食包袱为经营优势的希望。
思想要解放作风要务实
吉林对外开放喊了多年,但成效不大:全省外贸出口年创汇额徘徊在六七亿美元,边贸和劳务出口只是发达省市的“零头”;7年仅兴办139家外资企业,累计利用外资2亿多美元。
南下考察开阔了决策者的眼界:改革开放要务实。这几年开放步子不大,失之于说得多,做得少,功夫不实。抓改革开放,领导不仅要当设计师,更要当工程师,具体指挥,真抓实干。
省委、省政府领导从自身做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选择50个国营大中企业进行放开经营、转换机制试点;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费实行省级统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承担,还出台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8个方面的配套政策等。
长春市去年秋菜实行市场、价格“双放开”,一度引起各方担心。市政府提出,放开不是放手,而且要管得更细。市里派人深入23个远郊村,调查了407个产菜大户和902个缺车少马的菜农困难户,制定出“农业砍块,商业分流,产销对接”的秋白菜销贮方案。做到了“地里不压菜,商店不烂菜,市民都能买到可心菜”。针对市场秋葱供应初始偏紧状况,市里拿出3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由国营蔬菜批发中心组织调入85万公斤秋葱,很快平抑了价格,满足了市场供应。
如今,吉林省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承包责任制落实了;劳务合作审批权下放、程序简化了;21个出口创汇项目基地建成了。昔日沉寂冷落的松辽平原,迎来一批批投资的外商。投资环境也大有改观:外资企业管理办法颁布了;外资企业协会和外商企业服务公司成立了。去年全省外贸出口创汇突破10亿美元,13个行业的万余名劳务人员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出口大省。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