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穷县也能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0
第5版(理论)
专栏:

穷县也能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许信昌 金靖中
最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连云港市所属的东海县,原是个穷县,可那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却具有相当规模。这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为什么一个比较穷的县能够大规模地发展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事业来?
两种舆论
东海县地处苏鲁边界,西部是丘陵山区,东部是洪水走廊,原是全国100个穷县之一。1978年,该县虽有160万亩耕地,但粮食总产只有38.3万吨,每亩单产只有212公斤,人均分配收入只有74.9元。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这个县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几年以后,农业生产又呈现徘徊局面,当时社会上有两种舆论,一种是“分田到了户,不要党支部”,认为农民自己会种田,不再需要领导去说三道四;另一种是“包产到了户,农民盼服务”,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有不少农民反映,还有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需要集体和政府帮助解决。东海县的党政领导支持了后一种意见,努力在服务上下功夫。
从不花钱的服务做起
那时东海县的财政很困难,县里拿不出钱来搞服务。他们就先从不需花多少钱的技术承包开始。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在张湾乡试点,推广科技成果。这个乡原来土地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缺少知识,片面重施氮肥。农技人员经过测试,提出了水稻栽插后不再施氮肥的建议,但农民不相信,农技人员当众拍胸脯,“照我们说的办,少收粮食我们赔。”秋后这些水稻亩产提高到1000多公斤,投肥成本却下降了7元。消息传开,周围好多乡的农民争着要农技人员去帮助庄稼“查病”、“开方”,技术承包迅速推广开来。到1991年,全县已有40万亩粮食作物进行了技术承包,参加技术承包的县、乡、村技术人员有700多人。
组织“大合唱”
穷县的资金、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但怎样发挥现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的作用,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县和乡两级的许多部门和人员,都是直接、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但由于没有组织起来,常常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服务零星、分散,不配套,不能形成合力。这个县的白塔埠镇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89年的6月20日左右,当时化肥供应紧张,而7月底要全面完成插秧,眼看就要白茬插秧。镇里召开紧急会议,把经管站、农业公司、银行、交管站等部门和村干部找来,连夜动员组织,把所有手扶拖拉机都开出去,银行给贷款,镇干部在化肥厂督战,三天就运回化肥840吨,保证了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从这件事,他们感到,为农业服务不能零打碎敲,必须组织“大合唱”。以后这个镇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村成立了农业服务站,下设八个服务组:财会、农机、畜禽养殖、植保、水电、科技、种子、农资,进行农业的全过程服务。
农民不为口粮发愁以后,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销路是个大问题。东海石梁河乡胜泉村种了300亩葡萄,收获季节平均日上市鲜葡萄达1万多公斤,但葡萄不易包装、运输,过去农民都为葡萄的销路发愁。现在村里服务组织,不仅提前派专人到大中城市帮助联系落实销售业务,还提供包装工具和运输工具。有效的服务,不仅富了农民,也为服务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积累。
不断开拓新门路
因为有社会化服务做后盾,农民就敢大胆地开拓新门路。今年年初,我们在东海大地上,看到新簇起的一个个有银白色顶棚的“日光温室”。这种日光温室比塑料大棚大大前进了一步,是全国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一传到东海就生根开花,全县去年一个秋冬,共建温室323处,面积190.1亩,是全省之冠。为推广这一新技术,县农业服务体系专门派人到外地取经学习,还举办了培训班,运用电视录像进行形象化教育。各乡镇还在资金、肥料上给予支持。蔬菜科技人员定村定棚,进行技术服务。尽管今年遇上多年少有的严寒,但多数温室仍取得较好的效益。
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要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起来,关键是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现任县委书记吴加俊,1989年10月初到东海时,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跑了全县近一半的村庄,看到了农村中实际存在的种种矛盾,也总结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好典型。他近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哪个地方社会化服务搞得好,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以后,他让县委有关部门印发了2500份调查问卷,征求乡镇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他自己带了两名工作人员,骑自行车到全县不同类型的7个乡镇和10多个村,当面听取数百名干部群众的反映。从群众的愿望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东海县委、县政府提出:以突出科技兴农作为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目标。
正是由于东海县领导抓得紧,目前全县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26个乡镇都已建立了服务中心,480个行政村已建立服务队(组)3264个,固定服务人员21400多人。现在东海已发展成农业大县。1990年,东海县在全国各县(市)中,粮食总产占第14位,油料总产占第7位。1991年虽然灾害频繁,这个县粮食总产仍达到86.9万吨,是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1991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783.5元,比上年增长72.5元。绚烂的社会化服务之花,已结出丰硕的农业增产之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