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评《中国政治制度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0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评《中国政治制度史》
王春瑜
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学人的辛勤垦殖,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园地,显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通史式的、断代式的专著,即有30余种。近几年,更是著家蜂起。最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白钢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专著。全书70万字。我以为,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奉献给读者的较有分量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值得一读。
史学贵在独创,而独创有赖于突破。《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突破口,选择在历史学与政治学等学科的结合点上,可谓抓住了关键。中国政治制度史,顾名思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但何谓政治制度?只有用现代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加以规范,才能确定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本书确认研究对象是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亦即历代国体与政体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明中国历史上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用以考察行政管理、军事、司法、监察、人事、财政、户籍、民族、宗教、外事等相关制度。但是,科学的范畴,不等于僵化的模式。如何把几千年来不断变化的、千姿百态的政治制度全貌及运行轨迹充分揭示出来,就必须对各个王朝的政治制度,作深入研究。事实上,如果断代史不见功夫,任何一种通史式的专门史,很难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本书草创伊始,不仅专门召开过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民族学、军事学、经济学及中国历史各个断代的专家学者座谈会,深入讨论中国政治制度史这门学科的一些根本问题,及如何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组织了断代史及专门史的专家,从事本书的编撰。这使本书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优秀的历史著作,应当是凝重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的高度统一。我国传统史学的奠基人司马迁,就是我们最早的楷模。《史记》贯穿着“通古今之变”,历史感与现实感浑然一体。很难设想,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写出来的政治制度史的著作,能够不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对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研究,容易使人产生义愤,但义愤决不等于科学。历史研究是理性的研究。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政治制度的研究,越深入,科学性越强,其现实意义也就越大。事实上,读了本书,我们固然会对专制主义、家长制、高度集权、官僚政治、人治原则、冗官之滥等积弊,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们也会懂得,传统政治制度蕴藏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这样的政治制度,怎么能运转几千年,并产生过灿烂的文明?事实上,本书所揭示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精华,如严密的政治分工、悠久的权力制衡、发达的人事管理等等,都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有人把“权力制衡”观念,说成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发明,这是数典忘祖,根本不懂得中国政治制度史。
本书的作者们,正在进一步撰写多卷本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巨著,能早日问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