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从西欧传统政党失势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0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从西欧传统政党失势谈起
本报记者 姚立
从比利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最近举行的选举结果来看,西欧政坛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执政党纷纷在选举中遭受失败,实力大减。
去年11月,在比利时的全国大选中,荷语基督教人民党、荷语和法语社会党等总共失去14个众院议席,由于政治力量分散,造成组阁困难,新的联合政府经过长达103天的讨价还价才勉强成立。法国社会党在今年3月的地方选举中仅获18.3%的选票,被称为“历史性失败”。意大利的主要执政党天民党在本月初的大选中更是损失惨重,一下子丢失了28个众院席位和18个参院席位。德国基民盟在刚刚举行的巴符州和石荷州的议会选举中也经受了一场“政治地震”,处境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反对派的传统政党并没有从执政党的失势中受益。如法国传统的右翼政党并未因为社会党的失败而多获选票。相反,极右势力,如法国的国民阵线、比利时的弗拉芒阵线、德国共和党等则实力大增。生态组织和一些小党也异军突起,成为政治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传统政党的失势令此间舆论界大发感慨:为什么“我们这些有着长期民主传统”的国家会出现“深刻的信任危机”呢?“如此下去,国家怎么管理呢?”同时,人们也在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几点:首先,长时期的经济衰退加剧了民众对现实的不满,而执政党又无法扭转局面。法国社会党上台以来,虽可以拿通货膨胀的下降等作为政绩,但困扰老百姓的失业问题始终未能缓解。德国人民曾一度为统一而兴奋过,但冷酷的现实给他们泼了冷水。东德人抱怨统一非但没给他们带来实惠,反而使物价飞涨,失业猛增;西德人也开始感到为统一付出的代价太高。意大利、比利时也大同小异,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其次,正是由于经济困难所迫,传统政党,无论左右派,不得不采取一些“相似的政策”。左右翼出现一种“趋同”倾向,党派间的论战成为“玩弄词藻的游戏,选民很难找到“真正代表自己观点和利益的政党”。因此,一种“政治抑郁症”和不满情绪开始在大众中扩散。此外,一些党内的派别纷呈、丑闻不断和滥用职权等,更增加了选民的“厌恶”情绪。于是,他们便通过选举渲泄心中的不满,极右势力则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用极端民族主义的口号获取了部分选票。
也有人认为,法、德、比、意实行的比例选举制也是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持这种观点的人指出,比例选举制无疑更“公平”,但它也带来不少“麻烦”,眼下的情况就是例证。他们认为,这种选举制既然难以运转,就应修正。此间舆论认为,欧共体目前正处在“关键的转折点”,各成员国政府要在今年内批准去年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的两个条约。但是,由于上述4国执政党地位下降,审批工作能否完成已成为问题,法国国内反对批准两个条约的人越来越多,一场全国性的辩论正在展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否会因传统政党的削弱而受影响,值得关注。
(本报布鲁塞尔4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