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东欧经济体制转轨步履维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2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东欧经济体制转轨步履维艰
朱富贤
东欧各国目前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运营机制急剧转变、新旧体制交替衔接不上,出现了结构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生产下降。去年,东欧各国生产平均下降20%。为遏制直线上升的通货膨胀,各国采取了紧缩政策,这又导致了销售和投资市场的萧条。联合国一机构的材料表明,目前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已超过了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水平”。
波兰《政治》周刊在分析东欧各国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经济衰退的原因时认为,这至少有4大障碍:一、缺乏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供求关系脱节;缺乏相应的金融体制、司法制度以及审计和监督等职能部门及经营管理人员;二、缺乏资金,在实行私有化过程中,私人购买股份者不多,外国投资者寥寥无几。据报道,从去年开始,波、匈、捷3国按计划分别需将国营企业的资产约800亿美元、3万亿福林、2.5万亿克朗出售给私人。如果3国居民用现拥有的全部存款和收入来购买,则需25—30年时间;三、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险和职工培训制度。四、各国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加剧,罢工和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行。去年,罗、保、阿3国政府更迭,波兰政府总理两度易人。仅在波兰,去年罢工等抗议行动达三百多次。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东欧各国还受到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使东欧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波兰至少蒙受29亿美元的损失;1991年6月经互会解散使东欧各国失去了40—80%的传统市场;外贸体制从记帐改为现汇结算、对西方巨大的贸易逆差(1991年达81亿美元)和高达1000亿美元的外债,使各国已经非常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西方对东欧各国的援助采取“等待观察”的消极态度。迄今为止,西方允诺的贷款数额为450亿美元,但到1991年底,实际上给的贷款只有83亿,不足1/5。东欧各国政局不稳,致使西方国家对东欧投资驻足不前。至今西方对东欧6国的投资总共不到50亿美元。此外,东欧各国目前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难以打入贸易壁垒森严的西方市场。现在,这些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主要还得靠自己。
西方报刊认为,目前,东欧一些国家经济大滑坡时期已经过去,通货膨胀迅猛上升的势头有所缓和,对西方出口贸易也开始恢复或扩大。匈牙利和波兰在完善与市场机制相关的法律和机构方面进展较快。与去年相比较,1991年匈牙利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出口增长较快,外汇储备增加了15—20亿美元,吸收外资也较多。有的舆论认为,匈、捷、波3国有可能从1993年开始出现经济回升,罗、保、阿的经济发展前景尚难判断,南斯拉夫内战频仍,经济形势更难预计。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1993年,整个东欧国民生产总值可望增长0.1%,其中匈牙利增长2%,捷克增长1%,波兰为零增长,保加利亚则为-2%。
今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受本国的经济基础、政治局势、国际环境、西方援助等因素制约,经济不平衡状况将日趋明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