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对计划体制进行重要改革我国区域经济规划起步邹家华透露:90年代七大区域带将构筑起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框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对计划体制进行重要改革
我国区域经济规划起步
邹家华透露:90年代七大区域带将构筑起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框架
新华社南宁4月22日电 (记者李安定、谢式邱)我国计划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以经济的自然联系和资源、区位优势互补为纽带的区域经济规划工作开始起步。
4月19日至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广东、海南等省区及成都、重庆市的领导,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铁道部等11个部委的负责人一起,考察了广西北部湾畔的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通过边考察边议论,初步形成了制订包括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的意向。
邹副总理在考察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跨省区的区域经济或经济带已呈现初步发育的态势,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90年代,地区经济怎样发展,在现有全国、行政省区规划之外,研究大的区域经济如何规划,这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加大改革开放分量,加速经济发展的具体步骤。
他说,要根据各个地区的资源条件,经济技术基础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按照不同区域特点,从比较大的范围来考虑地区经济布局以及省、区、市之间的联合发展,形成全国、区域和省区三个层次有机联系的规划体系。
邹家华透露,东部沿海地区将继续贯彻沿海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内地包括中部、西部地区,要按照经济联系,打通开放通道的思路,对不同经济区域进行规划。今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同部分省区一起重点研究以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是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地区。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邓小平同志在视察这一地区时提出广东20年赶上“四小龙”,这是一个重要的带有战略性的要求。三是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四是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五是西北地区。六是中原地区。七是东北地区。这样中、西部省区将通过与沿海、沿边、沿江省区的联系,使内陆腹地和资源优势与沿海的区位优势有机结合,90年代这七大区域带的维系和加强将构筑起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大框架。
这次考察中提出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的规划区域,人口共2.43亿,面积145.7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中的云、贵、川三省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水能资源占全国46%,天然气、煤炭及各类矿产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但这一地区同时又是典型的内陆省份,资源开发程度低,加工业发展受到制约。而海南、广东西部及广西沿海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特别是以我国最南端的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为代表的北部湾地区,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随着南昆铁路和一批深水泊位的建设,这里将成为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国务院各部门及省区负责人在考察中谈到,把西南与华南部分省区连在一起统筹规划,确定区域发展的能源、交通、通讯的整体布局和优势产品为产业群,提出区域间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方案,将能扩大互补性,把区域整体优势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邹家华副总理在考察沿途与省长、部长的谈话中,多次强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市场和交通问题。他说,规划区域经济,不能只考虑生产和发展规模,必须研究市场。即使从国内市场来看,如果把市场仅仅局限于每个省区内部,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比如海南省680万人口,省内市场容量就很有限,而整个区域却有2亿多人口,将各省区连在一起,市场就拓宽了,经济发展潜力就会更充分地发挥。从国际市场看,与这一区域接壤或毗邻的东南亚各国有4亿多人口,这个区域如果很好地联系起来,就可以形成很大经济力量,进入东南亚市场。这个区域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是经济发展的很大制约因素。各省区首先要联合起来考虑交通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和民航。没有交通,就没有流通,就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
邹家华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主席成克杰及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书明、国家计委副主任刘江陪同下考察了广西的经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