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表现改革大潮中的人物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表现改革大潮中的人物命运
何镇邦
广东作家程贤章6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196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他的短篇集《俏妹子联姻》,近年来,又出版长篇小说《樟田河传》、《彩色的大地》、《胭脂河》、《青春无悔》等。前不久,我又从《百花洲》1992年第一期上读到他的长篇新作《神仙·老虎·狗》,我以为此作无论在描写粤东北山区小城A市改革开放的气势得失上,还是在为A市代市长牛皋以及新闻记者、市长的秘书龙种在改革大潮中的命运沉浮并由此对人生哲理所作的思考上,抑或在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上,同程贤章以前的几部长篇相比,思想上、艺术上均有明显的进步。
《神仙·老虎·狗》立意于改革大潮中各种人物命运的哲理性思考,落笔于粤东北山区小城A市改革大潮的展现。应该说,此作对改革大潮的展现是有声有色的,也是相当波澜壮阔的,且有别于前些年一些以改革为题材的长篇小说。A市是山区小城,又是著名侨乡,虽比不上珠江三角洲得改革风气之先,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规模取得发展,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大潮也冲击着A市,使它从市容面貌和观念都经历了一番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A市代市长牛皋主持工作以后,加快了改革步伐,制定了改变A市面貌的十大工程,他亲自抓其中的前八大工程,千方百计争取修建连接A市与省城的铁路,在修铁路的计划不能实现后,又抓紧落实在A市修建机场的计划并限期完成。他不仅抓交通,而且从各方面抓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以至于亲自抓开办发廊这样具体的事,并促进A市观念的变化。在抓改革开放方面,牛皋的确表现出他的“虎威”。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写牛皋的这种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虎威”,展现A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揭示了A市在改革开放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存在的种种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有的来自客观方面,诸如山区交通不便、资金不足以及观念较旧诸方面,但也来自主观的人为的方面,诸如A市党政机关中人事关系(像牛皋与常务副市长牧村的关系),尤其是牛皋的自身缺陷方面,作者做了相当深刻的揭示。牛皋在改革开放方面的确有一股“虎劲”,也有一种“虎威”,但是又失之于独断专横,加之,他不重视农业,认为“农业的发展是数学级数,工业的发展是几何级数”,在A市的十大工程中,把农业降至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仿佛改革开放的含义就是城市建设。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他把修筑A市防洪堤的“二四石”强行运到土桥工地上,以致一场洪水使A市的改革成果几乎丧失大半。同时,作者也不掩饰牛皋的一些作风上的缺陷,例如搞变相选美以及生活作风上不检点等等,都给他的事业带来不小的损失。我以为,作者对A市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描写,以及在改革大潮下对牛皋命运的思考,还有在此基础上对牛皋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具有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的。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除用集中的笔墨相当成功地塑造了牛皋的形象外,对新闻记者龙种、龙种的恋人A市团市委副书记小虹,还有“A市第一美人”“市花”凤鸣、A市副市长牧村等人物形象都有相当出色的描绘。龙种的才能和命运的沉浮,小虹的单纯和对龙种的痴情以及她在抗洪中的献身,牧村对牛皋的正常的抗争和不正常的手段,凤鸣的轻浮及其命运,都给我们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作者熟悉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表现他们时,也各有一些精采的笔墨,但是,对一些人物,例如对凤鸣的描写,略嫌表层些。
看得出来,程贤章在此作上追求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行文活泼自然,善于穿插各种故事趣闻,这都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作者叙述的随意性太强,也影响到作品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作者过于注意可读性,注意通俗,作品的审美品格也受到一定影响。这当然也是令人感到不满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