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田纪云在农科教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农科教结合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田纪云在农科教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
农科教结合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途径
本报讯 2月8日,科技日报在一版发表田纪云在农科教结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农科教结合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途径》。摘要如下:
第一,90年代实现农村的“小康”有没有可能?我们回答是肯定的,完全有可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农村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逐步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最近,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的《决定》,给广大农民吃了一个最大的“定心丸”。人的积极性,是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不管什么措施都得通过人去做,没有人的积极性,什么措施都没有用。所以,要稳定和完善农村政策,坚持这样做,实现“小康”就有保证。
关于进一步增强对农业的投入问题,《决定》也作了明确的规定。现在实际上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我们讲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这里讲了一个政策、一个投入问题。政策是把农民的心稳住了,解决了积极性的问题。投入是解决了生产的物质保障问题,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这两点讲,形势是好的。
第二,实现“小康”目标具备不具备条件?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条件是不错的。
首先,种植业方面的潜力仍然很大。虽然,我们粮食生产已经达到4250亿公斤以上,但是只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是有可能的。不一定要扩大多少种植面积,重点是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全国15亿亩耕地,如果平均每亩提高50公斤的产量,那就增加750亿公斤,提高100公斤,就可以增加1500亿公斤。关键是大面积提高单产,这要靠科技。
其次,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开发新的资源,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要树立大农业的思想。现代农业不单纯是一个种植业,它必须包括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各种养殖业等等,还必须包括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建设。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就是广度和深度。开发新的农业资源,也是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向广度、深度进军的一项重大措施。
再一个就是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走优质高效的路子。农业生产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讲质量、讲效益,要让农民生产同样数量的东西可以卖得更好的价钱。这也是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拓宽生产领域、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重要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仅仅搞种植业,仅仅搞多种经营,仅仅靠农产品的优质高效,还不够。今后10年要实现农村的“小康”,以至下步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必须把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转移相当一部分到非农产业。在这方面,要有一个大的突破。无工不富决不是个口号。现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富裕程度的差距在哪里?我看,主要的一条是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低。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还涉及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第三,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是把我们的有利条件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我们走了不少地方,对各地的发展情况也进行了比较,深深感到农民素质、干部素质不同,生产和工作水平就不一样。人才问题,是致富的根本问题。如果一个村能培养一、两个善于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我看比给多少钱都重要。我们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小康”,就必须抓科技、抓人才。如果说科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我看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就是这个动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人,科技是变不成生产力的。把农业发展同科技开发、智力开发结合起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这次座谈会,说它重要,就重要在引起大家对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的重视。对农科教结合,不仅在宣传上要造舆论,提高思想认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加以重视,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促进结合的落实。我看,实行农科教结合是实现“小康”目标的最根本途径。我们从现在起,就应当把农科教结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加以研究。农科教结合,对三者都有利。对农业来讲,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对科研部门来讲,是科技有了用武之地;对教育来讲,是方向、目标更明确了,发展更健康了,形成了三者互为条件、互相推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