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按价值规律指导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访农业部长刘中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5
第2版(经济)
专栏:

按价值规律指导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访农业部长刘中一
本报记者 何加正 吴长生
农村大事,人人关心。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农业上了新台阶。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保持农业在90年代有个新的发展?近日,农业部党组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问题,强调农业和农村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加大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力度,真正按价值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使农村经济形成富有内在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记者就这些问题,访问了农业部长刘中一。
记者: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哪些新情况?
刘:目前的新情况可用几个“转化”来概括,即:农业生产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农产品生产正从求得供需总量平衡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化;农产品从调拨分配向商品交换转化;生产技术从传统的耕作技艺向依靠科技兴农转化;生产从追求产品效果向注意经济效益转化;农业从提供初级产品向多层次的加工、增值转化。
记者:这六大转化中,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建国以来,我们是按照行政性分工来划分部门职能的,各部门各管一个行业或经济运行中的某一个环节,例如农业部门就只能管农业生产活动,它割裂了社会生产的整体。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按照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使行政性分工淡化并逐步改变,形成一个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4个环节作为有机整体的运行机制。
二是如何更好地按照价值规律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如何更好地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搞活农村经济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内外之间的流通。经过13年的努力,农业商品生产已占优势,农产品总量中已有60%以上进入商品交换,我们必须依照商品经济的规律来进行宏观调控。这是可以做到的,也是放开搞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记者:以上两大课题,可以说是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那么,农业部有没有什么具体打算呢?
刘:我们对深化农村改革的初步设想是:
首先,希望对农产品价格采取积极方针,逐步放开。农产品中挑大头的是粮食,粮价不合理是最突出的问题。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对粮价进行了两次较大幅度的调整,现在已基本实现了购销同价,距离粮价放开只剩下一步了。在这个问题上,要采取积极的方针。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好。具体办法是:第一,可考虑采取农业税征实的办法,使国家稳定地掌握一部分粮食;第二,建立一整套粮食储备系统;第三,形成粮食的购销差价、季节差价、地区差价和品质差价,这样,储备粮食就不会是一个绝对赔本的买卖;第四,国家投资建设的商品粮基地,可以保持一部分粮食的后备实力;第五,国营农垦系统,全民所有制的农业大企业和东北等地的几大粮仓都在国家手上,这个调控力是很强的;第六,对城市低收入居民继续实行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办法。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运用,我们认为,加快搞活粮食的经营流通是可行的。粮价尚且可以放开,其他农产品就更可以活起来。
其次,发展和完善农工贸一体化。农业要在继续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向四面八方延伸,改变过去只搞农业性生产的观念。延伸,就是打破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管一段的格局,形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格局。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做实际的工作,打开这个局面。
再次,搞活金融。中国农业发展的困难之一是大量短缺资金。今后,农业系统除了管好用好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科技经费、基建投资外,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多渠道集资。比如目前各地农村的合作基金会集资已达80亿元。对这些资金要设法引导,使之更多地用到生产建设方面来。另外,还要争取试办农业发展基金,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农村企事业风险基金、开发基金等,使分散的资金积腋成裘,办成几件大事。
还有,农办企业要争取必要的外贸权,这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把企业经济实力搞强一点,产品优一点,经营管理好一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好的信誉。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合资企业,利用合资渠道组织出口。要支持发展边贸,发展境外企业。
还要组织和支持农民进入流通,建立各种形式的集市贸易,批发市场,商行货栈,贸易中心。可以搞产业之间、区域之间产供销横向联合,产需见面,期货合同。
在农业方面,要形成分级调控、分类调控的机制,中央从大格局上进行调控,充分发挥各级行政机关的宏观调控作用。这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