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说“找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说“找找”
张和义
眼下,“找找”二字与一些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尤其到了譬如分房子、晋职务、长工资、升学、就业等“关键”时候,有些人总是利用五花八门的社会关系,走东串西四处游说。如果有人稳坐家中不去找,其亲朋好友也会力劝:“快去找找吧。”
何为“找找”?按辞海注释,“找”的含义有二:一曰寻求、想得到;二曰将多余的部分退回。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某些人来说,“找找”就只剩第一层含义了。总之,你要想得到,就得去找找;而且,很多情况都是只要去找找,你就能得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生活中确实存在“不找白不找、找的不白找”的不正常现象。其一,本来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的待遇,你如果不找,就有可能化为泡影。某单位要给部分职工晋级,本来谁该晋、谁不该晋,有“杠杠”、有标准。但结果有的人闻风而动、到处去找的都“金榜题名”,而那些习惯于“关起门来朝天过”的人,却因“名额有限”而“名落孙山”。其二,一些合情合理又合乎规定,只需到某个部门签个字、盖个章一类的事情,也要踏破铁鞋七找八找,否则,休想痛痛快快地办妥。其三,一些本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只要有人不惜代价、不辞劳苦地去挖门子、找关系,就能使政策规定成为可伸可缩的橡皮筋。
找则灵、不找不成的奥秘其实并不深奥,还有一种原因,无非是有些地方个别掌握权力的部门或个人拿手中的权力当资本,待价而沽,迫使“愿”者上钩,他从中既赚了人情又得了实惠。这行为恐怕比那些贪污的“硕鼠”更可恨、更有害。
要想解决这种“找找”的不良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和办事制度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将各级、各类权力部门的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确保其秉公办事。让群众办事和实行监督时有所依据,而不用到处去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