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解不开的情结——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舒巧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解不开的情结
——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舒巧一席谈
阿房
舒巧,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曾编导、主演过《小刀会》、《宝莲灯》等著名舞剧,1986年受聘为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
作为一名在大陆从艺几十年并成就斐然的舞蹈艺术家,舒巧到香港6年有余,对两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异同感触良多,对大陆、香港以及台湾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现状和意义也有深切体会。用她的话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全世界的华人中都有种内在的亲和力。尽管大陆和港台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但这种文化上的认同不会消除。以她从事的舞蹈艺术为例,在香港有众多的中国民族舞爱好者,这些人当中有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市政局官员,他们为着共同的情趣,组成各式各样的同人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学跳中国民族舞。舒巧说,以她看来,这些人的动机不仅仅是为消闲娱乐,也是为了使自己具备一种文化修养。香港的文化界是比较开放的,要学习西洋艺术也有条件,但很多人还是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情有独钟。
舒巧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其市民期望自己城市的艺术团体和艺术作品与香港的国际地位相称;香港人也意识到,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背景,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是不健全的,而这种底蕴最丰厚的源流,毕竟得来自大陆。正是基于这种意念,香港市政局创办了公立的香港舞蹈团,以排演中国舞蹈和舞剧为主旨,并决意从大陆聘请舞蹈艺术家为总监。舒巧说,近几年内地舞蹈界每有杰出新作,都能很快传到香港搬上舞台,大陆的很多优秀编演人员也经常赴港演出。香港舞蹈团的主要演员华超即是香港舞蹈团从北京聘的。
在谈到与台湾艺术界的交流时,舒巧说,1990年3月,香港舞蹈团一行40人曾赴台北参加传统艺术节演出,节目全是由来自大陆的艺术家编排的,叫《中国古典舞今昔》,实际上是把大陆舞蹈界的5个经典节目分别按照五六十年代的版本和最新版本加以对照演出,让台湾观众从中管窥大陆在民族舞创作上的成就与发展。舒巧认为观众对节目的热烈反应不仅仅是由于节目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优秀的民族艺术品有着难以释怀的情意结。对许多与大陆隔绝了40多年的台湾艺术家来说,大陆是广袤深厚的文化土壤,令他们心驰神往。
舒巧相信大陆、香港和台湾之间文艺界的交往会越来越深入,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彼此交往、相互借鉴的意义与可能性是无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