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买鱼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6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记事征文

买鱼记
施门松
在宽阔的扎伊尔河口,有一个狭长而微微弯曲的半岛,形似香蕉,人们称它为“巴纳纳”,因为香蕉的法语读音为“巴纳纳”。几年前,我在巴纳纳工作了4个月,吃的是大西洋的鱼,喝的是扎伊尔河的水,当地朋友热情好客,他们待中国人如同亲人。
我们工程组自己购买食品,自己起火做饭。巴纳纳属边远偏辟地区,购买肉类食品比较困难。眼看工程即将全面展开,肉食品还没有着落,我这个当副队长的深感不安。好在这里临河靠海,渔产丰富,我决定先去找联络官卡布罗,请他帮助买鱼。
我和法语翻译小张在俱乐部找到了他。卡布罗听我们讲明来意,立即放下手中的啤酒杯说:“走,咱们到海边去!”
我们趁天色未黑,在海边找到了一条独木舟。这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船,用一根粗大的圆木凿成,长约6米至7米,宽约半米左右,一舱到头,能载2人至3人。这种小舟用途广泛,既是沿河沿海居民的交通工具,又能在茫茫的大西洋上拖网打鱼。当时,只见一位妇女背着孩子在整理渔网,一个中年渔民和两个穿西服的人在论价,舱里的鱼已经寥寥无几。卡布罗两手向前一摊,做出一个失望的表情,我们提着空袋子返回驻地。
第二天中午,卡布罗兴冲冲地来找我和张翻译。他说,巴纳纳的渔轮回来了,正在码头上卖鱼。于是,我们急忙向码头奔去。
码头上人声鼎沸,像过节日似的热闹。妇女们披着五颜六色的花布衣衫,有的头上顶着盘子,有的提着袋子;小孩们蹦蹦跳跳,提着小桶,在人群中穿行;前面的人已经上船挑鱼了,后面还不断有人向码头涌来。卡布罗可能担心又扑空,就上船去了。
不一会,他回来告诉我们,船长已同意让我们先买。我看到船舱里的鱼已经不多,作为中国人,怎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走后门”?张翻译也向我递来一个眼色,我们谢绝了卡布罗和船长的好意,买鱼的人们以敬佩的表情,目送我们离开码头。
“扎伊尔河口渔产丰富,为什么吃鱼这么难?”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向卡布罗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里除了老百姓的独木舟,再没有别的渔船,这两条渔轮刚从安哥拉来,是一位葡萄牙老板的。”他语调低沉地说。见我们沉默不语,他又补充了一句:“听说金沙萨已决定在这里兴建渔港了!”
我们为巴纳纳的美好前景高兴,但眼下吃鱼的愿望却渐渐淡薄了!
一天傍晚,驻地突然来了两个陌生少年,他们一前一后,用一根细长的椰枝抬着两条黄鱼。我们都很喜欢黑肤色的小朋友,他们牙齿特别白,眼睛分外亮。正要让他们进屋,个子稍高的少年抢先说话了:
“我们是卡布罗派来送鱼的。”
原来,那天从码头回去后,卡布罗逢人就讲中国专家买鱼的困难,希望大家帮忙。这天,两个少年和父母一起在海边买下了这两条鱼,他们就自告奋勇地送来了。真不好意思,为我们买鱼,惊动了那么多巴纳纳人!小个子少年嘴中嚼着中国糖,忽然提起一个重要情况:
“快,快去海边,卡布罗正在买一条大鱼呢!”
在海滩上,一条独木舟旁躺着一条大鱼,足有50公斤,它的尾巴还在不停地抖动,四周围了不少人。卡布罗和那位渔民正在谈论着什么,见我和张翻译过去,就迎上来介绍说,这种鱼在林加拉语中叫“些那”鱼,是这里的特产。
“多少‘扎伊尔’一公斤?”张翻译问。
“一个扎伊尔。”渔民只会讲当地的林加拉语,卡布罗用法语代渔民回答。他见张翻译表示出吃惊的神色,又补充说:“价格的确便宜,不过这位渔民说,这里的人都说中国朋友好,他愿意低价卖给你们。不少人出高价他都没卖!”那位渔民好像听懂了他的话,不住地向我们点头微笑。
张翻译和我向那位渔民表示感谢,并说不能让他吃亏。经过同卡布罗再三商议,最后确定按市价购买。
张翻译正在交款,突然从人群中挤出两个青年,手脚麻利地将这条大鱼拴在早已准备好的一根椰枝上,一面向我们微笑,一面抬起大鱼,向我们的驻地飞快奔去……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一辆敞篷车突然开到我们驻地。卡布罗和几个渔民模样的人从车上抬下满满两筐鱼,卡布罗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渔轮上的船长和雇员,他们非常关心中国专家吃鱼的事,已经约定好了,以后每次渔轮回来,先给你们留下几筐……”
我望着筐中鲜肥的沙丁鱼、黄鱼、带鱼、些那鱼……它们在赤道阳光下,鳞光闪烁,像是中扎两国人民友谊发出的光芒!我和张翻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握住了卡布罗和那位扎伊尔船长的手。
秦文清 插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