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闲章趣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闲章趣话
篆刻艺术中有一种闲章,也称做闲文印章,它的印文一般是有感而发,从中可约略窥见印主的思想感情。有些闲章虽印文寥寥几字,却巧妙地隐含了印主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缺陷,使人颇感其风趣和意味深长。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的右手拇指旁多长一小指,即六指,所以自号为“枝山”,并刻了“枝山”、“枝指山”、“枝山道人”等闲章。
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其笔情纵恣,生动妙绝,可他有说话结巴的缺陷,所以刻有“口如扁担”、“个相如吃”等印。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出生时,其父已届中年,故分外惜子,生怕儿子有个三长两短,就称他为“丫头”。由于郑板桥脸上长有麻子,故以“麻丫头”为小名。郑板桥成年后,还特意刻制了一枚“麻丫头针线”的闲章。
清代书画家高凤翰,字西园。在54岁时,突患风痹症,右臂病残,遂使左手握笔,后被誉为扬州画坛之“西园左笔”。他曾刻有“丁已残人”、“左臂”、“左军司马”、“左手代之”等多方印章。
近代大书画家吴昌硕,终生未长胡须,故自刻一闲章,印文曰:“无须吴”。
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在他72岁时,不慎在浴池中被滚水烫残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他请人刻了“瑶池归来”一印,并写一诗道:“伏案惊心七十秋,未能名世竟残休;情犹未死手中笔,三指悬钩尚苦求。”(3月14日《山西日报》许若石文 孙君亚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