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大师”、虚荣心与自知之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7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大师”、虚荣心与自知之明
毛锜
“大师”这个称号,对我们来说并不怎么陌生,比如说章太炎是国学大师,徐悲鸿是绘画大师,老舍是语言大师,侯宝林是相声艺术大师,以及在某些专业领域以此作为级别标志的,如拳击大师、象棋大师,等等。所有这些大师,或学养有素,或技艺精湛,并执一行之牛耳,名至实归,终至为社会所公认,此之所谓“名下无虚士也”。
然而,如商品大潮簇拥下不时会出现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一样,一些冒牌的“大师”或者说“准大师”的人物,也影影绰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禁让有识之士为之齿冷。这些人有的是好为高论大言,欺世盗名蛊惑众人。甚而有的“大师”竟东拼西凑一些民间验方,竟窃天之功以为己功,妄称是自家“传男不传女”的祖传秘方,草菅人命地看起病来;有的是曾“收集猥谈,写成下作”,浪得一点虚名,甚至提笔为文还分不清“沧海”与“苍海”、“大千世界”与“万千世界”,却竟故弄玄虚地谈禅说道,满嘴“怪力乱神”起来……不错,当此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之际,人们固然期望着有更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涌现(而且也的确涌现出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但是如果让上述这些被虚荣心弄得晕头转向的冒牌人物,也招摇过市,重演《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可就是扳开竹子弄梅花——要大煞风景了。
试观中外历史上一些堪称“大师”之类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呢。十六世纪蜚声法国文坛、写随笔的巨匠蒙田,尽管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但他日夜默诵的座右铭却是“我知道什么呢?”十七世纪在科学革命中最著声望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荣誉加身时,却自谦地说自己只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上”。明末清初最令士林钦敬的著名学者顾亭林,当有人将他推为“当世可师”的两位“经学修明者”之一的时候,他连忙申明推重他的人“有所未知者”,接着他一连举了当世在学养方面有不同特点的傅青主、朱锡鬯等十人的长处,自叹“吾不如”。诸如这些人,不说别的,仅就他们这种虔诚坦荡的品操和气度而言,就是不说大师,其风范也足为当时和后世的师表了。
撇开历史,就说当今吧。学有专长,业有专攻,卓有建树,声望很高,而又十分谦逊的真正的大家,在我们的国家也所在多是。说来有趣,前不久我还从报纸上看到这么一篇报道:一个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同志,当一些好心人动辄称他为“大师”时,他诚惶诚恐,就像古代洗耳的高士许由一样,不无幽默地解释说:“不应该称我大师,应该叫我大师傅!”看来,即或在我们新一代人中,也还是不乏有自知之明的头脑清醒之士。他们倒是真正懂得“大师”这一庄严称号的沉重分量的。
一个人,总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恰如一颗星,总有属于它的星座是一样的。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他那部颇有影响的小说《象棋的故事》里,有如下一段很精彩的议论,他说:“如果,你脑子里毫不了解世界上曾经有过伦勃朗、贝多芬、但丁和拿破仑,那你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的。”的确,一个人要是头脑空空而又虚荣心很重,其结果必然是“好名必作伪”,甚至会走向夜郎式的浅薄与狂妄。
只有少说空话、大话,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与“大师”不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