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乌拉圭回合”为何久拖不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8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乌拉圭回合”为何久拖不决
王毅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委员会主席、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在四月十三日召开的会议上,评估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各方面现状之后,表示谈判仍需时间来解决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这是继一九九○年底和一九九一年底两度延期之后,“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第三度延期。
“乌拉圭回合”三度未能如期结束的直接原因是谈判议题中仍存在若干尚未解决的症结,其中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严重分歧。美国最初要求在十年内削减农产品生产补贴的百分之七十五,出口补贴削减百分之九十;而欧共体则只承诺以一九八六年的补贴额为基准,至一九九六年将农业补贴整体削减百分之三十。考虑到美欧双方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差距悬殊,邓克尔在去年十二月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其中规定对农产品的国内补贴应减少百分之二十,对出口补贴的预算支出减少百分之三十六。享受补贴出口的农产品数量减少百分之二十四。欧共体对此仍表示“不能接受,必须进行修改”。今年以来,美国和欧共体的谈判代表就农产品问题在布鲁塞尔几经商讨,德国总理科尔在此之前到戴维营与美国首脑会谈也与此有关,美国农业部长最近又去巴黎会晤欧共体高级官员,双方立场虽曾有所松动,但终因涉及各国重大利益,谈判无实质性进展,仍陷于僵局。
除美欧农产品贸易之争外,在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谈判等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悬而未决。
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未能弥合并不是偶然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之所以迟迟不能如期结束,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
首先,“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欧之间的矛盾。随着东西方之间“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和欧共体之间在经济上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维护各自利益,贸易争端频频发生。削减农产品补贴负担、扭转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政府参加“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现行的共同农业政策则是欧共体建立的经济支柱之一,已经维持了二十多年。虽然出于财政目的,欧共体也在考虑削减农业补贴,但对共同农业政策作过大过快的调整会给各成员国,尤其是法国的农业造成冲击。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农业补贴政策上,欧共体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实质性让步。
其次,一些国家在参加“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同时,并未放松建立或加强区域贸易安排。例如,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就是在一九八九年一月“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生效的。欧共体成员国关于统一大市场的谈判也是在“乌拉圭回合”期间完成的,并且最近欧洲共同体又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同时,许多国家之间的市场准入、服务业开放、投资保护及有关知识产权等问题需通过双边谈判或磋商的途径得到部分解决。所有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第三,由于美国受到经济衰退和国内大选的影响,限制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在谈判中的回旋余地。
第四,参加“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中小国家,包括由中小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一揽子协议草案未能充分体现各国的利益平衡而感到不满。因此,与会国并不急于迁就草草达成协议。
虽然“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矛盾重重,一些症结问题仍悬而未决,但是,由于它关系到整个国际贸易格局和发展,对各国的贸易和经济影响重大,任何国家都不愿承担“乌拉圭回合”失败的责任。维持多边贸易体制是各参加方面的利益所在。一旦发生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贸易大国。美欧在经济和战略上的相互需要将会使它们设法协调立场,找到农产品问题上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以及其它议题的妥协方案。因此,在时机成熟时,“乌拉圭回合”最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