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西柏坡的掌声——与总书记在一起的时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0
第8版(副刊)
专栏:

西柏坡的掌声
——与总书记在一起的时刻
杨润身
我酷爱太行山巅的鲜花,它纯朴、清秀、芬芳;我钟情于滹沱河畔的稻谷,它充实、丰满、质朴;我更喜西柏坡的掌声,它真挚、厚重、深情。
我在西柏坡听到过多次使我的眼睛潮湿、使我的心里觉得一团烈火在烧、使我的全身充满活力的掌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风尘仆仆,爬山涉水,从很远的陕北走来西柏坡,投宿在庄稼人住的一间间土屋。指挥三大战役,使蒋家王朝土崩瓦解;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准备入城升起五星红旗;与庄稼人促膝谈心,关心庄稼人的疾苦。重情的乡亲们不由自主地将他们看作是最知己的村民。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离开土屋进入北平,西柏坡响起一阵又一阵掌声。掌声仿佛从庄稼人的心中爆出,火一般热,风一般速,雷一般响,山一般重。
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兴起,为了使冀中平原的旱田变成水田,为了保卫津浦铁路和天津市的安全,根除滹沱河的水患,这儿要修建岗南水库。为此,西柏坡的良田、村庄被淹没。村民们让小利益服从大利益,舍得自己的新房、老井、良田,但舍不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土屋、召开过七届二中全会的老房。村民们搬迁到山上重建家园,向政府建议修建西柏坡纪念馆,将“土屋”、“老房”迁建到山上。西柏坡纪念馆落成,新的“土屋”、“老房”竣工,西柏坡再次爆发出令我心潮澎湃的掌声。
1991年9月21日,西柏坡又一次爆发出不寻常的掌声,烘托着那亲切厚重的话语,使我犹如听到一支情深意长的歌。
上午,阳光明媚。岗南水库里的绿水浮现出欢快的笑波,堂堂垴上的绿树呈露出激昂的风采,梯田里火红的高粱、金黄的谷子、翠绿的玉米生气勃勃。西柏坡的乡亲们从他们的新房中走出,头扎崭新的白羊肚毛巾,身穿洁净的蓝色制服;褐红色的脸膛上满是庄重、温柔的幸福之光。他们朝毛主席的故居走来。在平山县农村学习锻炼的两位首都的大学生也愉快地加入农民队列中。因为大家获悉:江泽民总书记要来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土屋,并看望西柏坡的乡亲们。大家早想见到总书记。
总书记参观罢纪念馆,在纪念馆留下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乘车而至,风尘仆仆地从一辆普通的中型面包车中走出。
带着泥土芬芳,年过七旬的老党员阎连秀激动得落下泪花。
怀揣丰收喜悦刚满21岁的大学生姚远兴奋得忘记鼓掌。
我们的总书记和西柏坡人在一起。他边参观边与大学生亲切地交谈,鼓励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国的历史,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学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受西方列强欺凌、蹂躏的历史,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又恳切地赠予大学生鲁迅的两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然后,向着西柏坡的乡亲们走去。他就像乡亲们中的一个,坐的是普普通通的木椅,桌子也不是高档的,桌上无鲜花一盆,无水果一盘,无红枣一个,无香烟一支。江泽民同志一洗劳累,谈笑风生。他先瞟一眼乡亲们头上的白羊肚毛巾,亲切而又风趣地微微一笑:“你们头罩毛巾,冷天可以防寒,热时拿下来擦汗是不是?……”
纯朴、勤劳、豪爽、善良的乡亲们顿时笑成一朵花。
总书记又关心地问:“你们这里现在还种稻不种稻?”
县委书记阎书章与县长张秋阳作答:“修建水库,将原有的稻田全淹没了;现在还种稻,种的少了。”
总书记以理解的目光注视着纯朴、勤劳的乡亲们:“你们局部服从整体,不愧曾经是党中央所在地的农民!现在你们人均收入多少?”
“250元。”阎书章抢先回话。
省长程维高纠正说:“250元是全县平均数目,这里的收入还低一些。”
总书记坦然而又诙谐地笑笑,伸手指一指在场的笔者:“《白毛女》电影编剧之一在这里,杨白劳和喜儿过年吃顿饺子都很困难,现在,平时吃顿白面饺子不困难了吧?”
胸膛里早已装满笑的乡亲们,特别是经受过旧社会苦难的老人,禁不住让笑飞出胸膛,挂在他们的脸上,涌在他们的目中。他们庆幸杨白劳、喜儿的岁月已远离开他们。他们只管脸膛上光辉四射,目中神采漫溢,忘记回答总书记的问话。
地委书记王满秋与专员白润章同时回答:“这里的自然条件差,人均收入低一些,而改革开放之后,群众的收入已经翻番:一些人家全年吃细粮,一些人家半粗半细。”
“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总书记笑呵呵地进一步问道。
“是的。”乡亲们不约而同。……
总书记与乡亲们拉完家常来到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在这间召开过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老屋里,房梁有粗有细,木凳长长短短,墙壁无一油漆,地上无一块青砖。而党旗却还是那样火红,房梁、墙壁还是那样坚实,黄土地还是那样平整,木凳上不见一星星尘土。
总书记走向毛泽东做报告的土台上,凝神注视一眼火红的党旗,抚摩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坐过的木凳,自如地踏一踏厚厚实实的泥土地,微笑着朝干部们、乡亲们转过身来,目光自信、有力,而又谦和、慈祥。
人人凝神屏息。
“我在这里说话,后边的同志们听得见吗?”
“听得见!”人们大声地说。
江泽民同志的脸上透出庄严、宁静、深沉的光;右手朝前有力地伸出:同志们,我到西柏坡来是很感动的!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糖衣炮弹”这个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关键是自己;我们只要不被糖衣炮弹击中,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
掌声四起。掌声从每一个人的心中爆出,火一般热,风一般速,雷一般响,山一般重。西柏坡的乡亲们和北京的大学生的掌声尤为有力,尤为热烈。
我落泪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时刻。
我眼前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目中的五星红旗更加朝气蓬勃、鲜艳辉煌。
江泽民总书记带着乡亲们的深情,从西柏坡又走回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