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寻访“五一”节发源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29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记事征文

寻访“五一”节发源地
高放
去年5月我到美国后,就一直想访问作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发源地的芝加哥市,寻踪1886年的秣市广场。
我曾经多次打听并托人问过芝加哥市政府和旅游部门,竟无人知晓秣市这个历史地名。好在美国各大城市都有历史协会,我想从那里总能问个明白,于是就到密执安湖滨的历史协会查询。可惜我问询的那位40多岁的专业管理人员也茫然不知。
正当我们交谈时,来了一对60多岁的美国伉俪,他们是到此参观历史陈列室的。老先生戴黑边眼镜,学者模样。他听说我在寻觅秣市,就亲切地告诉我它的具体位置,并指明行车线路。我喜出望外,急忙上车赶路。
从湖滨往西,行车一刻钟,拐了几道弯,就到了刚才老人指点的兰道尔夫路与90号高速公路交叉处。下车一看,马路两侧楼房林立,已经毫无广场痕迹。跨越马路,在紧临高速公路的街边,我发现一座石碑,一米多宽,两米多高,碑顶安有一个慈祥的褪色的天使坐像,很像观音菩萨。碑上刻有一句英文:“以伊利诺斯州人民的名义,我展望和平。”这是什么碑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再看石碑背面,也刻着几行英文字:“献给1886年5月4日暴乱的防卫者,1889年5月4日芝加哥敬献”。原来这个石碑是芝加哥当局在镇压了工人正义行动3年之后,以芝加哥市及其所属伊利诺斯州人民的名义建造的,旨在纪念暴力镇压中伤亡的军警。
据说,本来在石碑旁边还修建了一座警察的铜像,后来被拆移到警察局院内去了。原因是每当“五一”节来临时,就有人在铜像上砸几条道道,就在这座仅存的石碑上,也能看到被砸的痕迹。我还看到,石碑上方正中当年镶嵌的盾牌标志也被挖走了。
我伫立在石碑前远眺凝思,一幕幕历史场面仿佛又展现眼前。
那是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大城市有35万人响应美国和加拿大劳工联合会的号召,举行总罢工和总示威,为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展开斗争。仅芝加哥一地就有8万工人参加,其中许多工人涌向秣市广场。这一天全市铁路交通陷于停顿,所有仓库关门并贴上封条,工厂烟囱上看不到缕缕青烟,部分工人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
但是5月1日过后,资本家就开始反攻倒算。5月3日,麦考密克收割机厂有1400名工人被解雇,工人又被迫罢工。当局当即派来警察,向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6人倒在血泊中,伤者累累。工人们决定次日晚上在秣市广场集会以示抗议。
5月4日晚,有3000多人聚集在当年为熙来攘往的马车备料的秣市。后来警方借口有人从附近小巷扔出炸弹炸死一名警察,就对工人进行大规模镇压。结果有4名工人遭枪杀,50多人受伤。这就是名垂史册的秣市惨案。随后竟毫无根据地判处7人死刑、1人无期徒刑。
美国工人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激起了世界工人的声援。1889年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建立第二国际。7月20日,也就是美国统治者在秣市树碑之后两个半月,大会作出了今后每年5月1日为国际无产阶级永久斗争日的决议,这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历史自有公正的结论。我深信,美国人民总有一天也会在秣市建立起记载工人阶级光荣斗争业绩的丰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