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关于古籍整理的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关于古籍整理的札记
本报记者卢新宁
立德、立言、立功,古人的人生立业三大内容中,立言是排在前面的。著书立说,传之后世,永垂千古,传统的成就观为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述,也给今人创下了一项不朽的事业: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是件遗益千秋的大事,也是桩为人作嫁衣的苦事。它不同于一般的古籍研究,可以借古人“立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建立自己的学说;也不同于某些“白话全译”,可以由古文发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古籍整理要做许多看似微不足道,实又繁琐细致的工作:从源流各异的版本中挑选善本,就错综复杂的文字异同判断出校,为文不加点的万千篇章标点句读,在汗牛充栋的典籍著述中钩稽查核……它不允许以今人的意见代替古人,只求尽可能地呈现古籍的原貌,干的是枯燥繁杂的辛苦事,做的是学术研究的铺路石,而且还要担当一定的“风险”。
古人云:“卷帙既繁,牴牾难保”。当年鲁迅先生就说过:“标点古文,不但使应试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学者出丑”。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正着手于大规模古籍整理项目,《全宋诗》、《全明诗》、《全元文》等煌煌巨著工程浩大,内容广博,字数全在数百万以上,出现差错的可能实在很大,而这些项目又不能停手不做。据有关学者估算,我国现有古籍不下10万种,已经整理出版的尚不到总数的1/10。将一些濒临失传的孤本、珍本整理出版,把历代诗文典籍分门别类,汇之于总,公诸于世,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港台、欧亚的学者早已不遗余力,致力于斯。台湾迄今整理的古籍数目与大陆竟不相上下,日本在某些方面的整理工作已经超过我们。因此,迎难而上,发挥我们的优势,利用丰富的材料,将古籍整理工作向前推进已是当务之急。只不过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采取审慎谨严的态度,坚决杜绝那种因草率敷衍而造成点校整理质量低劣的现象。这一点,从事《全宋文》整理工作的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就做得不错。
《全宋文》是建国以来我国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预计收文10万多篇,共160册,约1亿字,内容涉及阴阳五行、佛道二藏、方言传说、地志家乘等各方面。如此长篇巨制,误失之处实所难免,可贵的是,编撰者并未因此放松要求。早在1987年编完前4册后,就设置了“补正专柜”,准备将陆续发现而未及修正的错讹,以《全宋文补正》形式出成专书。这种做法,在“无错不成书”之叹常闻,见利忘义之风日炽的出版界,实可称尽责之举,亦可让行家欣慰,令草率者汗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籍整理虽不同于著书立言,但所做的是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整理者历尽艰辛,力求将千古文章以“完璧”献与今人和后来,评价当不宜简单求全。至于其中错讹,能挑拣出来,也是一件功德,整理者自有择善而从的雅量。如果有人借口繁难,既担整理之责,却又敷衍了事,则一来会引读者误入歧途,二来徒耗出版者万千资金,实不可取,不如另作打算的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