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血癌患者的希望我国有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手术成功率名列世界前茅我国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工作已经开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2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血癌患者的希望
我国有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手术成功率名列世界前茅
我国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工作已经开展
本报记者闻佳平
1992年3月14日,从首都人民大会堂里传出了一条电讯——中国红十字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注册中心在北京成立。许许多多的白血病患者从中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生命的呼唤
白血病,这个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的病魔,导演过数不清的人间悲剧。如今,随着骨髓移植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人类最终征服白血病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骨髓移植技术的成功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然而要让它造福人类,还需要人们奉献共同的爱心。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迄今发现的能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少数疑难病之一。据估计,我国目前白血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据权威人士介绍,随着环境恶化和各种放射性污染的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北京人民医院是我国重点收治白血病患者的一家医院。到这里住院的白血病患者年龄大多在10至40岁之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居多。
吴俊,36岁,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生。他被发现患有白血病的时候,正在野外从事地质勘察工作。人们难以相信,这位身高1.83米、一餐能吃3个馒头的大汉竟会患了白血病。吴俊自己更难面对这一现实,由他承担的两项国家“七五”重点课题正处于关键阶段,自己怎么能躺倒呢?更何况远在安徽芜湖的妻儿还在等待着团圆的时刻!
曹玉春,35岁,中央电视台记者,当年曾扛着摄像机随中国登山队攀登过喜马拉雅山。世界屋脊的酷寒和雪崩没有使他退却,白血病却迫使他躺倒在病床上。谁能想到,他在发病前的一个星期,还在剪辑台上为观众制作精彩纷呈的体育节目。
陈林,25岁,北京医科大学学生,5年前患了白血病。他对记者说,他活不了多久了,也许看不到骨髓移植的那一天,但总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人类征服白血病的希望。
……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红十字总会、北京人民医院、本报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等单位收到了大量来信,人们在信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救救年轻的生命!
为了患者的新生
骨髓移植,作为从根本上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方法,过去只能在亲属之间进行。现在,已经能够将非亲属供者的骨髓成功地移植到病人身上。尽管在非亲属中找到与患者配型相同的骨髓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但对于拥有几十亿人口的地球来说,只要人人都愿伸出友爱之手,这个概率并不算小。
英、德、美等西方国家,60年代起就掀起了非亲属供者骨髓捐献活动。而今,在这些国家里,人们捐献骨髓如同献血一样普遍。现在,英国有14万非亲属供者自愿参加注册登记,美国为45万。在这些自愿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8岁。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一直极力主张成立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包括世界各地华人在内)的无血缘关系供者注册中心。由他担任主任的美国红十字会组织相溶性抗原(HLA)试验室,无偿为中国培训了多名技术过硬的研究人员。中国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注册中心成立时,他又捐献5万美元作为研究经费。他还奔走于世界各地,在华人中间宣传呼号。在香港,仅两天的宣传动员,就有5000人登记自愿捐献骨髓。
在我国大陆非亲属骨髓移植,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已经摆在了面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不幸患了白血病,将无法从亲属中找到配型相同的骨髓(父母属单辈体,其可能性和相溶性小于兄弟姐妹),希望只能寄托在非血缘关系的供者身上。
为了挽救数以万计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库。
爱心的奉献
在人民大会堂,当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宣布中国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领导小组成立时,当场就有28名红十字工作人员在志愿书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大学,为了挽救一位年轻女教师的生命,学生们自发地掀起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捐献骨髓活动,现在已有100多人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让我们来听听那些自愿捐献骨髓者的心声吧!
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张题为《向死神要生命》的倡议书贴出后,第一个报名的是中文系90级学生石素芝。这位朴素的农家女儿,母亲去年身患癌症,曾得到同学们的无私捐助。她深深懂得,只有用无私的爱才能报答同学们的一片赤情。
在中国红十字总会,洪峻岭、杨象乔等同志对记者说:“救死扶伤是红十字会的宗旨,为骨髓移植这样一个开创性的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人道主义义务。”
河南濮阳市的孟振华在自愿捐献骨髓的报名信中说:“我是一名中学生,很想加入非血缘关系骨髓供者的行列。也许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薄的,但是,只要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我们中华民族就能凝成一堵坚不可摧的长城!”
北京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工人房桂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只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献出一份对自己的身体不会产生危害的骨髓,去挽救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是值得的!”
在采访的日子里,从一个个普通人的身上,记者深深体会到了这样一句歌词的含义: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风雨同舟
我国有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手术成功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实施一例非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手术。现在,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工作在我国开展起来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非血缘骨髓供者匮乏的问题仍在困扰着这项工作的进程。
中国红十字总会专职副会长孙柏秋对记者说:“工作虽然开展起来了,但形势并不容乐观。现在阻碍我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工作顺利进行的,不是医疗技术,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
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一些不同层次的人。有些人对骨髓移植确实还不太了解,有些人担心捐献骨髓对自己身体产生危害。也有些人问,把骨髓捐献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值得吗?对这些疑问,中国人民大学的谭冰涛、丁菱、王槿等同学认为,人和人之间需要关心和爱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既然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呢?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扶持才能经受住人生的风雨。愿所有的人们都能突破陈旧观念的桎梏,将爱心放大,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社会更美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