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友好合作之桥——访波中友协总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2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友好合作之桥
——访波中友协总部
本报记者张允文朱根华唐进修
去年年底,我们在华沙维斯瓦河畔访问了波中友好协会总部。
那是一座旧式的小楼。会客室内摆着紫檀木中国家具,顶上吊着两盏古色古香的宫灯,墙上挂着唐代仕女图,门口立着画有中国南方水乡风景的屏风。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位中国文人之家。
接待我们的是波中友协秘书长基科尔斯基先生。他曾先后任波兰驻广州、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是位中国通。他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说:“波中友协成立于一九五七年,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与合作做了许多工作。”
主人介绍说:“我们的工作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举办报告会、展览会和讲习班,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等,从而增进波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波中文化的交流。”
当天下午,我们正巧赶上中国画学习班上课。教师是波兰人,曾在中国学习国画,取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傅铎。本期学员共十六人,有大学生、中学生、技校学生、古迹修缮工、美术编辑、业余画家等。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学习中国绘画时,有的说,中国画世界闻名,学习它可以开阔艺术视野;有的说,中国美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掌握中国绘画技巧,可促进东西方艺术的交融。学员们听说我们当中有一位画家,便再三请我们当场作画。盛情难却,老朱画了一幅钟馗打鬼的国画送给他们。学员们如获至宝,十分高兴。
秘书长说:“协会的另一项工作是为波中两国经贸界人士牵线搭桥。来访的中国经贸界朋友,大多到协会作客咨询。”秘书长边谈,边打开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留言簿”让我们看,里面有北京市市长陈希同的题词,有中国纺织工业考察组的签名,有中国轻工业考察组的留言……
波中友协会员中有许多人懂中文,而且熟悉中波两国的情况。现在,他们为两国经贸合作四处奔波。
“协会的第三项工作,也可以说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即促进波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秘书长若有所思地说:“友谊的基础是相互了解,了解越深,友谊越牢固。”从主人的介绍中得知,波中友协的会员中有许多人是在中国工作过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学者。他们在中国有许多学生,而且多数也是从事两国交往工作的。华沙大学有一位退休女教师,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在中国工作。她主动为中国进修生担任业余指导教师,耐心地为他们解答问题,而且经常以茶饭招待。她无儿无女,待中国学生亲如子弟。一位五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学教波兰文的老专家,尽管年事已高,还多次亲自开车带领中国来访者到波兰各地参观游览。
临别时,我们凭窗眺望,波兰的母亲河——维斯瓦河静静地流淌,目睹着世事沧桑。中波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像长江和维斯瓦河一样源远流长!(附图片)
图为波中友协举办的中国国画学习班学员在上课。
本报记者 唐进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