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烟火大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2
第8版(副刊)
专栏:艺坛撷英

烟火大王
山风
镜头一:《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我东北野战军围歼廖耀湘兵团,发起大规模的辽西会战。瞬时间,绵延数十里的战场枪炮齐鸣,火光冲天,许多爆炸开的黑色烟柱子像旋风一样向空中卷去。
镜头二:《大决战·淮海战役》中,碾庄国民党守军用火焰喷射器阻止我军进攻。红色烈焰肆虐地吞噬了河面、浮桥,战场变成火海……
《大决战》作为战争片,那逼真的战斗场面,是感染观众的原因之一。这真实场面的总策划,便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烟火设计师于泽。
于泽搞电影烟火已有近40年的历史。他16岁开始在北平附近打游击,之后是参加解放贵州和抗美援朝。在部队干的是工兵,对爆炸也就极有研究。1953年调到八一厂搞特技烟火,从第一部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至今,他已参与了四五十部影片的烟火设计。其中《血战台儿庄》、《风雨下钟山》两度捧走最佳烟火“金鸡奖”,于泽也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烟火大王”。
《大决战》中都是真弹真炸,埋每一枚炸弹,先都得挖一个锥形的坑,坑壁光滑,炸弹爆炸后成抛物线飞出,人从抛物线下跑过才不会受伤。掩在坑上的土还得筛掉石块,再装饰上草皮块、黑粉、霉面粉,以求爆炸后质感和颜色的真实。《大决战》需要烟火的万人场面有二十多个,千人场面上百个。为此配备了专职烟火员近20名,各军区还抽掉近500名工兵协助。电影里辽西会战中,数十里的战场埋设了1000余炸点,1.6万名战士呼喊着跑过,航拍飞机所到之处,爆炸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中国电影空前的“战争奇观”。场面大还意味着烟火用量大。《大决战》共用去炸药、火药、油料、燃料等烟火材料近300吨,可使75辆卡车排成长长一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作为烟火总指导,于泽把安全因素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因此,硝烟散尽后,说来许多人不相信,《大决战》没有因烟火死一人,创造了拍片史上的奇迹。
三大战役的许多仗在大城市打,如何在不破坏城市建筑下进行爆炸?如何在现代化高楼中重现旧貌?《平津战役》中的新保安城在历史上已不复存在,只好以新保安旧址附近的鸡鸣驿城代替。城内的民房多是清代建筑,经不起强烈震动,于泽便指导烟火员们把筛好的土和火药塞进铁板焊的斗子里,用破麻袋盖住,随放随炸,安全简便。为了重现激战中的天津,于泽采用烟幕法,趁爆炸后升起的黑烟将现代建筑遮住的瞬间造成拍摄机会,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天津一战的激烈场面。
于泽如今担负着电影局组织的电影烟火规程培训班和电影学院的授课任务。但他最热衷的还是拍摄现场的烟火行当。
愿于泽先生再捧回一座“冒烟的‘金鸡’”!(附图片)
于泽(左)在拍摄现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