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张弥曼
地学部学部委员。古脊椎动物学家。1936年4月生。浙江嵊县人。1960年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198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古生态学等研究,是当前国际上著名的古鱼类学家及脊椎动物系统学家。她对泥盆纪总鳍鱼类、肺鱼化石和陆生脊椎动物起源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对传统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在中一新生代含油地层鱼化石的研究中,探明了这一地质时期东亚鱼类区系演替规律,在学术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价值。她于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僖
化学部学部委员。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家。1921年1月生。江苏南京人。1944年在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美国李海大学化工系获科学硕士学位。现任成都科技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理论和油田化学研究,在高分子超声降解和共聚等领域做出贡献。合成了一系列有应用前景但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制备的嵌段(接枝)共聚物。在“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次采油新技术”中将采用此项新技术。通过氢键复合有效地降低了导电材料的结晶度,提高了材料的导电率,这对推动快离子导体的发展将起到一定作用。取得专利两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沈家骢
化学部学部委员。高分子化学家。1931年10月生。浙江绍兴人。1952年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吉林大学教授。他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积木式地一步列出各种反应机理的分子量分布公式,可概括大部分文献结果,建立了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用链段模型建立了较完整的共聚反应统计理论;首次跟踪了本体聚合中自由基的变化,揭示了自由基的微环境,提出了扩散模型,为聚合反应工程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交联共聚研究,开发了JD系列光学塑料;在凝胶色谱法中填补了标样与高效填料的国内空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微凝胶为核的星型共聚物,首次用这类两性分子拉成LB膜,可作为分子器件的重要基材;用带电荷高分子载体调节酶的微环境,使两种性质各异的酶在同一反应器内反应,并正在开发成新一代酶反应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