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路在延伸——记中国路桥公司在科特迪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5
第7版(国际)
专栏:科特迪瓦通讯

路在延伸
——记中国路桥公司在科特迪瓦
本报记者 顾玉清
中国路桥公司在科特迪瓦刚刚完成了一条长六十八点七公里的公路修筑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新的一轮投标。该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以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赢得了信誉和好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公司经理陆富根介绍说,目前已交付使用的这条公路是一项困难很多的工程。工程一开始就由于种种原因,动工时间推迟近一年。接着,连绵不断的阴雨又阻碍了工程进度。经受的最大考验则是:当施工进入关键阶段,公司开设唯一帐户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突然宣布关闭,导致资金冻结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使得工程几乎无法正常进行。面对重重困难,这家公司上下同心协力,走出困境。
根据最初测算,该工程将面临亏损。但路桥公司是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实现扭亏呢?
在经理办公室里,电脑指挥系统中储存了各种数据和报表,随时可供调出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寻求最佳施工方案。经理本人掌握着工程进展的详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从而保证了工程少走弯路,做到修建一段,成功一段。
鉴于工程前期已损失了不少时间,工人们处处抢时间、争速度。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骄阳似火的野外一干就是一整天。工地副经理李万亿深有感触地说:“这条路不完全是用金钱建成的,而是靠我们为国争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铺就的。”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工地建立了十多个人的试验室。施工人员则按照质量要求,定段定料,将损耗降到了最低限度。
由于机械设备和人力严重不足,路桥公司还在国外首次采用了工程分包的方式,将附属工程分包给当地的一些小公司。这一举措一方面帮助它们提高了技术,解决了失业问题,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我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短缺的压力,节省了投资,加快了工程进度。为我国公司在非洲试行工程承包,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中国路桥公司修路,用科特迪瓦大型工程局局长的话说,不仅“无可挑剔”,而且公司到哪里就与那里的群众结下了友好情谊。当地工人生病了,中国工人总是买些东西去看望。当地老百姓没有水吃时,大家主动将自己新打的水井让出来。群众深情地把这条路誉为“中国路”。(本报阿比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