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城门大开八方货来——评述北京市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8
第1版(要闻)
专栏:

城门大开八方货来
——评述北京市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
本报记者 赵兴林
北京城门大开、实施“全国建、全国卖”,市场活跃,商品丰富。改革开放带来的这一深刻变化,标志着北京市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初见成效。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改革开放10余年,首都市场繁荣、稳定、购销两旺,1990年同1980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4倍,而1991年又比1990年增长了16.3%,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13.2%的水平。
首都市场是我们国家的窗口。首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商品。这些年,北京市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是1983年提出大开城门,把开放市场、搞活流通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北京市所采取的对策是:借鸡下蛋,借风乘凉,借水行舟,多渠道集资建市场。短短几年,北京与外埠联营合办、外地投资兴建大批第三产业;各地风味食品、餐馆纷纷涌进了北京城……与此同时,北京市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还挤出1.2亿元资金建成封闭式半封闭式摊群市场730多处。据介绍,当前国家开放由市场调节的农副产品,通过集市调节的占76%;而城镇居民“菜篮子”商品的集市供应量,则占总供给量的一半以上。
二是北京市城市建设贯彻了“以城为市,以市建城,逐步建成发达、便利的市场”的指导方针,逐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目前,“老北京”引以为荣的北京百货大楼,已屈尊于长安、贵友、隆福、天桥、华威和燕莎购物中心之后了。即使远离城区的通县、昌平、密云、大兴、怀柔县城,一座座新商业大楼拔地而起。如果单以商业网点计算,当前全市逾13万个,比10年前增加了七八倍;其中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有80多个。
三是流通领域的改革,打破了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促使国合商业利用资金、场地、人才优势,在竞争中称雄。特别是在全市推行“两保一挂、租赁、四放开”改革,企业注重转换经营机制、驾驭市场。当穿用商品购买潮流向大商场之时,以北京百货大楼、东安市场、西单百货商场和友谊商店为龙头而建立起联营联销四大商业集团,发挥了群体优势,去年销售额完成22.9亿元,比组建集团前的1990年增长21.9%,实现利润增长18.8%,远远超过了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纵观首都建设市场,培育市场取得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如市属批发行业仍未摆脱困境,多年积压库存造成损失,整个批发企业仍是亏损户;一些零售企业进货管理不严,致使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等等。这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