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说“等”析“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8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解放思想大家谈

说“等”析“怕”
吴良
新年伊始,改革的春潮一浪高过一浪,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以“坐着谈,不如起来行”的精神,积极投身改革,迈出了扎实的步子。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一些人中间,对改革还存在着一种“等等看”的思想,他们要“等”兄弟单位出经验,“等”上级领导来指点。面对艰巨紧迫的改革任务,畏首畏尾,左顾右盼,人家红红火火搞改革,他这里依旧冷冷清清守旧摊。显然这种“等”的思想反映出一个“怕”的精神状态。他们怕什么呢?一怕对改革的政策“吃不准”;二怕勇为人先有风险;三怕机制转换会“乱套”。由于有这种种“怕”的思想在作祟,有些人在对待改革上,或安于现状甘作“旁观者”,或患得患失不做“出头鸟”,或畏首畏尾,左顾右盼,“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这种怕这怕那,等来等去的精神状态不改变,改革就难以迈出更大步伐。
其实,改革不能靠等待。加快开放步伐,加大改革力度,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我国,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行,不改革开放也不行。改革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在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精确的答案,没有捷径的条件下,大胆地去探索、拚搏。要想改革取得累累硕果,不冒一点风险,不破一点阻力,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冒风险、付代价正是改革的天然法则。现在我们有些同志总怕冒风险,一味想等别人出了经验再动手改革,殊不知,有利的条件是靠人创造出来的,如果大家都一味地“等”而无所作为的话,改革的经验又从何而来呢?改革要获得成果又从何谈起?当然,改革措施具体到一个单位,改革方案落实到一个部门,显然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往往事先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世界上打保票的事是没有的,实践中不犯错误的事也是没有的。如果犯了一点错误,走了一段歪路,及时总结经验,迅速纠正错误就是了。错误往往成为正确的先导。更重要的是,只有实践才可能找到正确的东西。
改革不能靠等待,还因为当前改革的条件和环境较为有利,时机很好,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形势喜人又逼人。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中,显然那种“等”和怕的精神状态,是与催人上进的改革春潮格格不入的。
鲁迅先生说得好:“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今天,每一个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炎黄子孙,都应该有一种开拓进取、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