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杰出民间音乐家的感人形象——电视连续剧《瞎子阿炳》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8
第8版(副刊)
专栏:

杰出民间音乐家的感人形象
——电视连续剧《瞎子阿炳》观后
成志伟
当我们听到《二泉映月》的动人旋律,不能不想起乐曲作者华彦钧(瞎子阿炳)走过的坎坷一生。八集电视连续剧《瞎子阿炳》比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那复杂而鲜明的艺术形象。
阿炳的一生富有某种传奇色彩,但又和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电视剧始终把阿炳的一生置于社会生活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来叙述,使他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变化有了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与时代特点。剧中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他的悲苦身世,表现他历尽人生沧桑、痛感底层百姓在旧社会重压下的深重苦难,在精神的极度苦闷中又渴求着光明与希望,于是,他借助于从父辈那里学到的扎实音乐功底,与从民间戏曲音乐及小调里吸收来的丰富营养,经过融化与创造,终于运用二胡奏出的声响,将充分表达了内心复杂情感的天才佳作《二泉映月》,带给了千千万万的民众。这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依心曲,自来腔”。剧中还有一个情节,是写姬新荣为救一个被日本侵略军欺凌的中国姑娘而被日寇杀害,使新荣的婚礼变成了丧事。在葬仪上,大风陡起、松涛滚滚,阿炳触景生情,创作了二胡曲《听松》,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凛然正气。正由于阿炳的乐曲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与人民大众的感情息息相通,又从自己的心田流出,所以一经问世,就受到热烈欢迎,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不朽之作。
阿炳的作品所以成功,不仅因为抒发了人民的心声,而且由于它们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与美学价值,这是与阿炳高超的音乐创作才能密不可分的。阿炳来自民间、一辈子生活在民间,不是音乐院校的“科班生”。但是,他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于登上了音乐创作的高峰。
这部电视剧的优点,还在于它比较尊重史实,既表现了阿炳的正义感、音乐才能与刻苦精神,又没有拔高他,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生活的潦倒乃至沾染上不良的嗜好。这样描写阿炳,并没有贬低和丑化他,因为他思想性格上的消极面并非生来俱有,而是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造成的。这样一个真实的阿炳,使观众感到亲切可信,比之于人为地粉饰拔高他,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视剧,《瞎子阿炳》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不够完美和精致。剧中一个主要不足,是布局谋篇上缺少开拓创新,造成全剧情节的铺叙过于平板,没有更多的波澜起伏。由此我想到,在人物传记片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把这类片子拍得更有力度、更有新意、更有情趣,进一步加强可看性与艺术性,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