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做理智的投资者——上海股市采访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证券在中国

做理智的投资者
——上海股市采访录
本报记者 施明慎
上海,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热点。
1984年11月,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上海诞生,1986年9月,第一批股票在上海上市。1990年12月,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开业。
股票由乏人问津到狂热争购,股价从徘徊不前到直线猛涨,几年来,上海股市经历了风风雨雨,上海的持股者也在学习做一个理智的投资者。
真富还是假富?
3月31日,记者到朋友家小坐,恰好邻居沈家阿婆也来聊天,大家谈起“股票热”。朋友快嘴快舌:“早先沈家阿公花5000元买了50股‘飞乐股份’,阿婆一直不肯卖掉。瞧,现在每股已涨到2200多元,不是发财了吗?”可不是,粗算一下,盈利少说也有10万元。
见阿婆满面喜色,记者便问道:“阿婆,现在股票卖掉没有?”“没有。有的人老早就把股票卖掉了,赚得不如我多。现在我每年还可拿些红利呢!”记者默然,闹了半天,10多万元盈利是虚的,一点没到手,还说赚了呢!朋友接过话茬,“阿婆是藏家。你没听说过吗?上海股市怪得很,有句话叫作‘行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藏家’。”据了解,在上海,像沈家阿婆那样买了股票就收起来,每年据此得些红利的“藏家”还有很多。
如果把已涨价的股票卖掉再买新股票,或存入银行,收益不是更加实在和可观吗?从道理上讲,股票是代表一定货币和领取红利的凭证,但它不是钱,其生命力就在于流通转让。一方面可使投资者在必要时中途兑换成现金,以增加收益或转移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使未能购到初始股票的人,中途参与投资。否则,大家都不买不卖,股票成了“死钱”,就不会有吸引力。
通过股票交易真正富起来的也确有人在。一位职业投资者告诉记者,前二三年上海股票交易量很小,基本上有买无卖。他就和几位朋友到发行股票的企业门前私购(应该指出,这是不合法的),100元面值的按140—160元的价格买下来。当时不知中国股市怎么发展,也是担着风险的。现在国家政策明确了,敢于涉足股市的人多了起来。他们通过买进卖出,赚的钱不下几百万元。上海人称这些人为“炒家”,说“钱都让他们赚了”。其实,投资者在承担股市风险的同时,获得投资收益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有关专家认为,适量的股市投机对活跃交易有好处。但若投机过量,将股价哄抬过高,则会造成不良后果。既要鼓励更多股民参与股票交易,又要适当制止过旺的股市炒风,是股市管理的一大课题。
买股票必定能赚钱吗?
几年时光,上海的上市股票从最初的7种,增加到目前的15种,总金额9亿多元。但是对拥有几百亿元储蓄存款的上海市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股票市场“僧多粥少”,供需矛盾突出,助长了股价疯涨和盲目投资。相当一部分股民认为,“买股票总归有钱好赚。无论是哪家企业的股票,先买到再说。”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股票是金饭碗,不会有什么风险”。因而,对于“股市风险莫测,务请谨慎抉择”的警告充耳不闻。
今年2月18日,上海放开“延中实业”和“飞乐股份”的价格。当天两种股票分别从98.90元、1091.60元涨到168.40元、1599.90元,以后逐日上涨。其中“延中”股票最高涨到380元,股票市价与每股盈利之比即市盈率达760倍,已显示出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明显背离的趋向。但是很多股民并没有因此引起警觉,反而更加认定买了股票便能赚钱。一些人持股惜售,期望股价再升;另一些人拚命委托买进,越涨越刺激投机欲望。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进入3月中旬,“延中”股票价格开始下跌,至4月10日,每股已跌了百余元。在股价“峰尖”买进的人,见股价不像预期的那样持续上升,反而急泻直下,急得六神无主。有些人忍痛决定卖出“逃命”,但无人肯买,据估算,这些股民损失少则几千元,多达数万元。耳闻目睹股市的惊险,轻信“买到股票就赚钱”的人,开始警醒了。
跃跃欲“市”须慎重
市民在萌动投资冲动的同时,渐渐增加了理智抉择的成分。
赵老板是从广西迁到上海做酒吧生意的。记者问他有没有买股票?回答:“没有。我不懂股票生意怎么做,加之现在业务忙,顾不上。打算看看再说,也许将来会买一些。”
有位中学教师,几年辛苦积攒了1万元存款。此次上海发行新股票,他和妻子商量,决定花3000元投资股票,剩下的7000元,打算用来购买3年期国库券。用他的话说:“我的钱不多,大部分资金就得押在绝对保险的国库券上。花小部分资金买股票,赚了当然好,万一亏了,还有国库券垫底。就算是分散投资风险吧。”
“‘延中’的价格怎么跌了?”在海通证券公司,记者问一位前来看行情的小伙子。“‘延中’的价格涨得太高,市盈率570多倍,恐怕是世界上最贵的股票,迟早会跌下来。东京股市的市盈率是亚洲最高的,才不过40至50倍。现在香港股市的市盈率已从100多倍回落到6至18倍。台湾的市盈率曾高达400多,不是也跌了吗?”小伙子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电真空’为什么成交不多?”记者又问。“这家企业名气大,效益好,股票市盈率还不算太高,大家估计它的价格一旦放开,还会猛涨。所以持股人不肯轻易卖出,还在等机会。”
记者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不禁追问:“你在哪儿工作?懂得真不少。”“在厂里。”小伙子对记者的“恭维”颇不以为然,“我们手里有股票,每天都要研究行情和市场动态。不然,赚不了钱!”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上海证券报》。
这张报纸,刊载着有关一周证券交易、业务活动的评论、建议、动态及行情等。今年二三月间,该报陆续公布了股票上市公司1991年度的财务报告书,为投资者了解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方便。据介绍,这份3角1张的报纸在上海十分抢手,在外地更是稀罕之物,甚至卖到1元钱。信息就是金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4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宽三种股票的价格管制,并取消上市股票流量控制办法。新的措施为一度阴云密布的股市注入了活力,交易量大幅度增长。
随着上海股市的成熟,股票品种的增多,证券市场管理的日臻完善,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持股者行列。冷静代替狂热,思考代替盲从,银行利率、市场环境、企业经营业绩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将会在人们的投资抉择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