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科技情报在呼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9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科技情报在呼唤
本报记者 杨武军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包括科技情报在内的各种情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测算,在当今世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中,科技情报的贡献一般占5%—30%。国家科委情报司的调查表明,1989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886亿元,其中依靠科技成果新增产值167亿元,而科技情报的贡献约为50亿元。情报事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产业,备受重视。我国已建立起自己的科技情报系统,然而,我国情报资源的利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一堆金矿没人采
我国目前的专职科技情报机构拥有各类情报文献数亿件。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陈列的大量先进仪器设备的实物样品。这些情报,有的只需在一台计算机上按几个键,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就会在顷刻之间把国内外有关情况显示出来。利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能够大大加速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进程,迅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每一项情报资料都可能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代科技情报库简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财富的大宝库,可是到这里来采掘的人却非常少。据统计,1990年到地市以上情报机构查阅资料的人次只有201万,平均每个情报机构一天接待不到20人次。调查表明,自1985年以来,查阅资料人次连续处于下降趋势。今年1至2月,中国科技情报所全国联网的计算机数据库被检索时间都在70小时以下,个别的只有4小时。“白手起家”的代价
一些专家认为,情报意识薄弱是我国情报资源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一段时间,我们曾大力宣传“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白手起家”奇迹,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白手起家”近于重复劳动与盲目蛮干。河南有个化工研究所研制一种化学试剂,研究人员花了几个月时间进行了几十次试验,均告失败。后来他们一查科技刊物,发现该试剂在国外已有了新的生产技术。在这种新的技术启发下,没几天试验便获得成功。吉林某电力局从60年代起开始自己研制一种新型开关,然而一个技术难题竟卡住他们20多年。最近,当地情报所帮他们从国内外有关资料中选出了十几种解决方案,结果数月之内便告完成。
由于不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使我国的一些科学研究还在别人已取得相当成果的领域的初级阶段摸索。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前些年曾说,中国的科研项目有40%与国外的研究成果重复。据统计,在全国几次计算机软件交易会上,我国一些管理软件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率都在70%左右。“白手起家”的科研习惯不仅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而且还会使我们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舍近求远的损失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界逐渐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一些企业为谋求新技术到处托人提供信息,有的派人各地奔波搜集情报,还有的不惜重金远涉重洋考察。可是他们就是不知道到眼前的情报库里去找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湖南常德市很早就想搞中华鳖的深度加工,去年初着手进行技术研究,但遇到了许多困难。当他们听说浙江某厂有成熟技术后,准备出价10万元购买,被对方拒绝。一个偶然机会,他们找到了常德市科技情报所,没想到只用了100多元查询费就找到了有关资料17份。在这些资料的启发下,几个月就生产出了抢手产品“中华鳖精口服液”。
如果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情报,企业的技术和效益状况将大为改观。重庆一家冶金机械厂使用重庆科技情报所的国际联机检索和文献,改进铝合金挤压模具,结果降低了物耗,每年增加效益500多万元。沈阳晶体管二厂根据辽宁科技情报所的资料,研制成功一种“干洗器”,不仅救活了濒于倒闭的企业,而且当年创利税35万元。上海染料化工厂在情报刊物上了解到一种新型染料的化学结构特征,经过研究,试制成功一种新型活性染料,使印染混纺织物节约能源30%,降低成本40%,化工厂每年新增产值100多万元。
这是一个个利用情报获得巨大效益的成功例子,然而透过这些成功的实例我们不免感到遗憾:那些大量未被利用的情报资源,又使社会失去了多少本可获得的经济效益?需要扶植的事业
一些情报界人士认为,要改变情报利用率低的状况,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使人们树立起情报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强情报机构本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使情报机构具有更多、更新、更全的情报资料,更迅速、更方便的检索手段,把“死”的资料变成“活”的信息财富。但是,目前经费困难的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情报界。据国家科技情报中心——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介绍,这个所的经费是1985年划定的,近几年物价上涨,人民币汇价下调,国内外文献价格、计算机检索费用急剧上升,原定经费已不敷开支,他们不得不大量削减文献资料购买量。1984年这个所购买国外原版期刊6976种、科技资料2.2万册,而1991年他们购买的上述文献分别只有1965种和1.4万册。辽宁科技情报所原版外文期刊以前有3000多种,现在只剩下700余种。文献资料不全,对于一个情报库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会失去许多的用户。近几年,许多情报部门努力开展有偿信息服务,但情报工作的公益性决定了服务收费的低廉,不足以弥补日益增加的正常开支。许多情报界人士对此深感忧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