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从“无”到“有”创造春秋时代美妙韵乐中有鹅卵石撞击声一切为了激“活”历史——电视连续剧《孔子》幕后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9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从“无”到“有”创造春秋时代
美妙韵乐中有鹅卵石撞击声一切为了激“活”历史
——电视连续剧《孔子》幕后拾零
宋爱录
从剧本创作到摄制完成历时5年半、耗资700万的16集电视连续剧《孔子》(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终于和观众见面了,现将《孔子》幕后拾零奉献给读者。
仿春秋建筑群
当巍峨的宫殿、高耸的城垣、大夫的庭院和普通的民宅一一展现在眼前时,观众会发现它们不是所熟悉的秦砖汉瓦,建筑风格也迥异于明清两代的金碧辉煌……难怪有人说“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强烈的时代色彩与深藏的文化意蕴。正是为了真实地再现2400多年前孔子所生活的那个特定环境,剧组才在广为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建造了这一永久性的仿春秋建筑群,它具有春秋时代崇尚方正、阔大的美学风格。
这一宏伟的建筑群坐落在齐国故都淄博市临淄区,除上述的宫殿等建筑外,还有太庙、社坛、箭楼、街市、护城河等,占地100亩,耗资300万。目前这国内唯一的仿春秋建筑群,不但以其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而且它还成为电视连续剧《孙子》和《管子》的拍摄基地。
乐与舞的创造
《孔子》中的音乐达百余段,计200多分钟。但可资借鉴的史料却少得可怜,乐谱也由于年代的久远而散失殆尽。于是“逼”得创作者只好从先秦诗歌到诸子散文中去寻找反映春秋音乐状况的材料,特别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的论述,这成为音乐创作的重要依据。当观众听到那美妙韵乐时,谁会想到这是20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与民族乐队的谐振与共鸣?!说它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当不为过吧?!为了营造春秋那颇带远古色彩的音响氛围,音乐编辑兼录音师杨青青竟到京郊捡来了鹅卵石,以其特有的撞击声加入了乐队之中,无怪乎持此石者险些被拒之录音棚外。
《孔子》中共有9段舞蹈:鲁国有八佾舞、武士舞、小雅、郊祭舞;齐国有裙摆舞、尸女舞、蛇舞、莱夷舞;卫国有竹竿舞。这些舞蹈在内容上又分祭祀、宫廷、民间三种,形式则有广场舞蹈与小型表演之分,可谓多姿多彩。同样,这些具有民俗与文化价值的舞蹈,也是在极少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如创作者从《周易》中受到启示,便大胆地以八卦和太极为基调,创作了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的八佾舞。此外,剧中的舞蹈演员来自十几个专业剧团,而跳郊祭舞的近百名“演员”却是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军训”出来的学员,想必谁也没有看出来吧。服装道具 养马班
《孔子》中各式服装和甲胄有400余套,为了体现春秋时代尚不发达的经济状况,全部服装面料未用一尺绫罗绸缎,那是以厚重的麻、葛、生丝、锦为主料。“布衣孔子”多以麻布做服饰,而以不同的色调映衬他不同的年龄,揭示出他的精神世界。少年孔丘单纯、善良,穿本白色麻衣;青年孔子胸怀大志,满腔热血,着充满朝气的暖灰色服装;老年孔子苦苦追求一生终不得重用,而改穿带有悲剧色彩的冷灰色调的服装。为了找寻南子所用的生丝面料,真可谓踏破铁鞋,最后是在江南一个偏远的乡镇小厂发现的。难怪担任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服装设计的史延芹,在《孔子》服装设计中深有感慨地说:“创造一个‘春秋时代’比创造一个‘红楼梦时代’要难得多,要艰苦得多。”剧中设计、制作各种道具6000余件,特别是织布机、铜壶滴漏和攲器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匠心独运设计而成的“虚则攲,中则正,满则复”的攲器,形象地表达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据说这一创作还获得了旅游产品的专利呢。
一个剧组不仅请来了杂技团的驯马师,而且还成立了一个养马班,这恐怕是电视艺术史上的创举。你别说,经过调教的马就是特守规矩,四马一车,并驾齐驱,步调一致,任你行止。为了“周游列国”的需要,20多匹马还时不常地乘坐汽车,上车后它们自动对号,秩序井然。三“王”演三“子”
说来也巧,《孔子》中孔子、南子和老子的饰演者都姓王:王绘春、王静和王浚洲。前两人既是中学的校友,又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同窗。更巧的是他二人曾在电影《无影侦察队》进行过激烈地枪战,自然是王绘春饰演的侦察英雄卫华战胜了王静饰演的越军超级女特工胡氏悲。诚然,孔子和南子的分量远比那两个人物重,表演难度也大得多,究竟如何?还是留待观众去评说吧。但有一点是应当提醒大家的:他们是青岛39中毕业的,这学校可是唐国强、倪萍、赵娜等明星的母校啊!饰演老子的王浚洲曾是蜚声剧坛的山东省话剧团的主要演员,现为山东影视中心一级导演,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武松》率先为山东电视台夺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的桂冠。(附图片)
中年孔子形象(王绘春饰)秦春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