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从“活佛”到舞蹈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09
第8版(副刊)
专栏:撷英艺坛

从“活佛”到舞蹈家
赵苏 陈建军
凡是熟悉杨大宝的人,都称他是蒙古族的传奇人物。
他的蒙古族名字是银德布,生长在辽阔壮观的鄂尔多斯草原,刚刚出世,便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受封为活佛,连到北京雍和宫都要享受礼遇,尊作上宾。
据传他还有“特异功能”,在酒酣耳热时能辨出深藏的物什。某次,某部失窃,请他指点迷津。他灌下一斤半老白干,酩酊大醉中出门用手一点,人们循着方向觅去,果然掘出所寻的东西,真让他给撞上了。
他在60年代就当过5年兵,抱着风钻在坑道里开掘,后因“文革”受诬,被迫退役。这反倒让他重操自幼就迷恋上的舞蹈事业。由于他编、演天赋极高,居然在背着“有问题”的包袱的情形下,被任命为伊克昭盟歌舞团团长。执掌期间,颇多坎坷磨难。70年代末,别人不是想着出国比赛赢大奖,就是跨入中央文艺团体出大名,而杨大宝却二次入伍,来到内蒙古军区文工团。他的原因很简单:热爱草原,热爱战士。
如果杨大宝站在你面前,恐怕你很难视他作艺术家,朴实的相貌,憨厚的举止,木讷的谈吐。他拙于言辞,更不擅介绍自己,只有说到蒙古舞的精彩处,才有激情涌出,往往还要佐以即兴而发的舞姿。
杨大宝的蒙古舞,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形成了一种流派。照他的总结,其风格主要体现于韵律、舞台视线、和弦三方面。即韵律中讲究本色动作,但要变幻、发扬;观众眼中的舞台必须非常和谐,衔接应该极其流畅;和弦是借用音乐的术语,指舞蹈动静位置的准确性,也包含与音乐的协调,但他强调舞蹈的完全独立。至今,他已有78部作品问世,其中有9部为舞剧,而且有40余部在各种比赛中得奖,像《金色的小鹿》、《筷子舞》等都是名闻遐迩的节目。去年,他又和全团上下合作,创作出歌舞剧《魂系北疆》,把边防生活用大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舞蹈中强烈表现出粗犷、豪放、刚劲、挺拔的蒙古舞风格。
身为文工团的团长,杨大宝始终和团员一起奔波在边防线上,八千里路云和月,走遍了内蒙古边防的所有哨所。他虽然才40多岁,但已在蒙古舞中处于师长的位置,学生分布于任何一个有蒙古舞的地区。近些年的几乎每个节假日,他的时间都用在向来自各地的乌兰牧骑演员传授技艺上。有人曾询问军区文工团一些舞蹈演员为什么来文工团,在他们的理由中有一条也是:能得到杨团长的口传手授。
现在,杨大宝又一口气排出《铁骑雄风》、《大漠情》、《恋》、《欢腾的北疆》,参加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看过的人都说,这次老杨又会让同行们叫绝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