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上边批准,下边照办,不计盈亏,盲目进货 东北国营百货系统积压大批劣等胶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3-13
第2版()
专栏:

上边批准,下边照办,不计盈亏,盲目进货
东北国营百货系统积压大批劣等胶鞋
东北区国营百货贸易系统积压了大批劣等胶鞋。其中仅青运动鞋、水袜子、长五眼鞋三种就有六百万双。积压的青运动鞋足够两年销售。这些胶鞋大部分是穿不了半个月就开胶断底的次货,都是东北区百货公司从原东北工业部所属各厂订购的。在一九五二年第一季度开始订货的时候,胶鞋生产量超过消费需要的情况就很明显了。当时东北区百货公司曾请示原东北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东北计委会):“胶鞋积压了怎么办?赔了钱怎么办?”但自己并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在五月份东北计委会召开的产销平衡订货会议上,东北区百货公司仍然提出了这个意见。东北计委会贸易合作处王燕群处长在会议上说:积压算在周转之外,批准你们占用这笔信贷;赔钱也由商业部门来赔,在利润里面扣除。这次会后,东北计委会发了一个指示,重复平衡会议上的决定。东北区百货公司于是错误地认为:这就算把积压和赔钱的问题解决了。他们认为,再没有不订货的理由了,应该“按照上级指示办事,订进来”。
这样,大量胶鞋就被积压在各地国营百货公司的仓库里了。由于进货价高于销售牌价,已经销出的胶鞋同样使国家受到损失。以一季度的进销情况为例:青运动鞋每双进货价为三万七千元,牌价却仅为三万元,除去商业流转费用每双还赔七千元。去年第一季度,东北区百货公司仅青运动鞋、水袜子、长五眼鞋三种就赔了二百七十五亿元左右。
这种情况,使原东北工业部所属各胶鞋厂错误地认为产品销路问题已经解决,更加不注意生产上的改进了。本来他们可以生产新的、质量好的胶鞋,但是他们却单纯追求生产数量。东北区百货公司也没有积极对他们提出改进生产的意见,因此,去年二、三季度中,他们就大量地生产了粗制滥造的次胶鞋。他们不按着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生产,片面地强调节省原料,甚至减少操作过程,以致生产出来的胶鞋极易开胶断底。
东北区百货公司订妥了胶鞋合同之后,又将订货分配给各地百货批发站。各批发站按着合同照办提货手续,根本没有检查胶鞋质量。这批胶鞋就由工厂运到批发站仓库,又由批发站拨到市县百货公司,摆到门市部和商店的货架上。胶鞋卖到了农民、职工手里,不过十天半月就开胶断底了。消费者常常拿着这种次胶鞋到国营商店或合作社退货。这个问题直到一九五二年第四季度,才反映到东北区百货公司。但是,这时候胶鞋的积压和滞销已经十分严重了。
东北区百货公司存在着严重的供给制经营思想和作风。他们采取了“上边批准,下边照办”,“不问赔赚、不管积压”的错误作法。有些人认为:“赔钱、积压都有人批准,就可以进货。”批发站和市县百货公司也承袭了这种作法,不分规格、不问质量、毫无意见地把货接收进来。这就给国家造成了积压商品和赔钱的严重损失,并助长了工业生产的盲目性。工业部门缺乏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观念,不问市场需要,片面地追求数量和“节约”原料,也是错误的。原东北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缺乏深入调查、研究问题的严肃态度,盲目地发展生产,片面地照顾工业,实质上是纵容了工业部门单纯追求数量忽视产品质量的作法,结果使工业和商业都受到损失。东北区国营百货系统因为胶鞋积压过大,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停止了东北胶鞋的进货。
这种现象在东北区国营百货系统中普遍地存在着。如麻袋、硫化青等,都是由于上述原因,大量积压下来。上述各单位必须从这种事实中取得经验教训,认真地调查消费者的需要,正确地平衡产销。对于现存的次胶鞋应该严肃处理,并向消费者讲明道理,以挽回国营商业和工业在群众中造成的损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