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科技促使孤岛变大海原是聚宝盆长岛成为全国最富海岛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促使孤岛变大海原是聚宝盆
长岛成为全国最富海岛县
编者按:长岛县的巨大变化,非常生动。它有力地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致富的金钥匙。无论是海岛还是山区,是东南还是西北,谁掌握了它,并自觉地运用它,谁就走进通向富裕的大门。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干部和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掌握。我们更欣喜地看到,这一理论,正在神州大地变成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伟大物质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岛县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经验,可资各地借鉴。
本报讯 记者毕全忠报道:山东省长岛县依靠科学技术开发海洋资源,经济发展连上台阶,近五年平均每年增长25%以上,成为全国12个海岛县的首富。1991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万元,全县工资性收入按全县人口平均计算达1773元,人均储蓄余额达7000元。
长岛县地处渤海海峡,由庙岛群的32个岛屿组成。这里海洋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渔业一直以海洋捕捞为主。到了80年代初,近海鱼类资源严重衰减,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1984年以前全县人均收入不到300元,财政一直靠国家补贴。严峻的现实和改革开放的方针从两个方面促使长岛县的领导和群众认识到,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从1985年起,县里一面大办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一面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海洋国土”意识,改变以往“地荒了可惜,海荒了不急”的心理,要把每亩海面当作良田来“精耕细作”,提出了“依靠科技,耕海牧渔”的发展战略,并扎实地实施,使长岛县的经济由捕捞为主向以养为主转移。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转移,长岛县先后成立了海产品养殖、海洋捕捞、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药物四个研究所和一所水产学校。每年都增拨研究经费,5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及配套资金达7000多万元,招聘了一批科技工作者,派到海外学习进修的科技人员达100多名。同时,各乡(镇)建立了科委和科技推广站,各村建立了科技小组,形成网络。县、乡、村的科技机构都有自己的试验基地或实验厂,既是中试基地,又是经济实体。实验室研究一有结果,便立即投入中试,中试一成功,便立即推广,周期很短。
从此,长岛县科学技术的每一大突破,都使全县经济上一个台阶,至今已上了三大台阶,当地人称“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海带养殖技术的突破,使海带养殖冲出了15米水深的禁区,发展到能在50米深海底养殖,产量增长30%,收入大增。扇贝人工繁殖和放养技术的突破形成了“第二次浪潮”,养殖面积增加到3万亩,每亩收入达1至3万元,在海带销售疲软时,扇贝养殖及时跟上,成了全县经济的支柱。“第三次浪潮”是由鲍鱼、赤贝、海胆等海珍品的人工繁殖、工厂化生产和海底播养等技术的突破带来的,这些海珍品的养殖方兴未艾,这方面收入已占全县经济收入的20%以上。而今县科研人员正在加紧海洋生物药物研究,以期掀起“第四次浪潮”。
“依靠科技,耕海牧渔”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长岛县整体科技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大增。1985年以来,全县先后完成60多项科技攻关课题,90%的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其中22项达国内先进水平,12项填补国内空白,在鲍鱼的人工繁殖等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全县经济的增长,40%以上靠科技进步。昔日的荒海,已被立体化开发利用,每亩海面的收入超过了陆上良田10倍以上,全县海上养殖的收入已超过捕捞业,捕捞业也向远洋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