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世纪工程——访伊泰普水电站(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14
第7版(国际)
专栏:巴西通讯

世纪工程
——访伊泰普水电站(上)
本报记者 李志明 新华社记者 吴永恒
伊泰普,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它位于南美洲“下腹”部,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3国交界处。伊泰普大坝拦腰截断巴拉那河,形成蓄水29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18台巨型机组每年发电720亿千瓦时。
20世纪将给人类留下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建筑杰作: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连接欧亚大陆的博斯普鲁斯大桥、贯穿英吉利海峡的欧洲海底隧道……它们局部地改变了地理、地貌,影响着数以亿万计人们的生活,也间接地造福于全人类。伊泰普水电站以其规模之宏伟、技术之先进、效益之高、影响之深,同样堪称“世纪工程”。
最近,记者应巴西中央电力公司邀请到伊泰普水电站参观,得以一睹这世纪工程的雄伟壮观。远在千米之外,便听到溢洪道水流奔腾咆哮,如击鼓,如雷鸣;到得近处,只见浪花翻卷,有一泻千里之势。巍峨的大坝全长7744米,如长城一般绵延不见首尾。坝高196米,相当于65层楼房的高度。站在坝下仰望,不见其顶。大坝外壁并列着18根巨型管道——水轮机注水管。每一根管道直径为10.5米,容得下4辆汽车并行。管道长142米,每秒钟流量645立方米。每台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发电量可满足一座200万人口城市的需求。
管理局特许记者进入大坝“肚皮”里面。想不到偌大的混凝土坝竟是空心的,里面有一排排尖拱型的隔间。坝心装有30组电梯,通到不同的层面。不同寻常的是,这些电梯不是以楼层而是以海拔高度标出所停的位置。电梯在45米处停住,这是坝底的海拔高度。地上基本是干的,想象不出这里就是原来的河底。陪同的工程师说,大坝渗漏只有允许标准的1/6。墙壁墙基也是干的,看不到一点水渍。
电梯停在108米处。记者进入一个近千米长、百米宽的大厅,容得下10个足球场。除了架在空中的巨大行车外,厅内空无一物,地面也像打过蜡一样光洁。墙壁上依次标出18个机组号码,还有两个空位以备将来扩建用。每个号码前是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大圆盖。原来这里是发电机房,电机运行时机器封闭在下层,只有检修时才打开铁盖。发电机房下面是水轮机房。只见涂成深红色的主轴正在飞速旋转。据介绍,每台发电机的转子重700吨,直径16米,定子则重达2000吨,相当于4000辆小汽车的重量。水轮机的旋转轴也有300吨。令人惊奇的是,这庞大的水轮机运转起来竟然只有很轻微的声响。
专家们展示的一组组数字使记者感到,伊泰普水电站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纪工程。伊泰普1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与世界上著名的几个大水电站相比,是美国大库力水电站的1.2倍、委内瑞拉古里水电站的1.4倍、原苏联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的2.1倍和埃及阿斯旺水电站的5.9倍。在伊泰普建筑过程中,开挖土石方6385万立方米,是欧洲海底隧道的8倍。如果将这些土石装在普通卡车上,可排成一列长12.8万公里的长队,绕地球赤道3周。施工中浇筑的混凝土量达1257万立方米,相当于欧洲海底隧道用量的15倍。用这些混凝土可以再建一个里约热内卢城。
1974年,巴西和巴拉圭成立了“两国伊泰普公司”,次年10月水电站破土动工,1984年5月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如今,伊泰普满足了巴拉圭全国用电,供应巴西全国用电的30%,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所在的南部、东南部和中西部3个大区用电量的38%来自伊泰普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在巴西和巴拉圭能源保障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伊泰普水电站是人类工程学史上的一个丰碑。它和它的设计者、建设者们都已经载入建筑工程和水电工程的史册。水电站负责人介绍说,在施工高潮时期,工地上聚集了3万余人的建筑大军,耸立着17个臂长80米的世界最大的起重机,空中架着7条长1400米的运料钢索,6个配料场每小时拌出1000立方米混凝土,两个制冰机每小时制出5000吨用于混凝土降温的冰块……站在坝顶听着关于往事的追述,望着那巨人般的高压线塔架排成长队伸向远方,使人产生一种凭吊古战场的感觉,脑海中再现当年千军万马日夜鏖战的壮丽场面,对伊泰普建设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