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嘉措与《雪域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20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嘉措与《雪域文化》
本报记者 刘鋆
藏族同胞的人名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式也别具一格。嘉措,这位今年37岁的西藏文化杂志《雪域文化》的总编辑,“大海”则是他名字的全部含义。而他自从办起了《雪域文化》,也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中了。
正像欧亚板块撞击,使沉沉地睡在海洋深处的青藏高原一下隆起成为“世界屋脊”一样,80年代,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大潮,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交汇了。是一味地抨击传统文化?还是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文明的内容?嘉措和他的伙伴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1988年底,西藏自治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青年诗人兼《民族团结》杂志驻拉萨记者嘉措,同自愿赴藏工作的汉族大学生张中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的支持下,办起了中国第一家西藏文化杂志《雪域文化》。
1989年初,《雪域文化》季刊问世。正因为《雪域文化》从创刊之始就保持了不是单纯地介绍西藏文化,而是从各个文化现象挖掘藏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从而展现了西藏文化绚丽斑斓的色彩。栏目中有《文化探索》、《古迹寻踪》、《宗教述略》、《西藏风情》等,还有反映当前西藏文化事业发展的动态消息和研究成果。内容从西藏传统绘画、壁画、雕刻艺术到藏民族传统婚俗、服饰及珞巴族的树葬,从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到宗教节日及活佛转世,从历史上西藏地方货币、邮政及邮票到八大藏戏和民间音乐、舞蹈,充分反映了丰富的藏族文化,表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因此,它迅速以其独特的品味赢得了中外读者的青睐。1990年,在北京第11届亚运会期间,《雪域文化》在全国首届期刊展览上引起普通读者及文化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二等奖。1991年,西藏庆祝和平解放40周年之际,《雪域文化》成为参加庆典活动的人们最为抢手的杂志。一批来自新闻、文化、艺术、历史、宗教及其它各界人士成为《雪域文化》的撰稿人。目前,杂志已发行到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土生土长在西藏的嘉措,对藏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感情。1978年,他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自愿到藏北那曲群艺馆工作。他深入农牧民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然而,为了办好《雪域文化》,他放下了作诗的笔,他说:“我把一切献给《雪域文化》。”
当记者问他“你如何看待国外‘藏学热’及各种各样眼光审视西藏文化”这个问题时,嘉措平静地说:“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些以猎奇、暴露、贬低为目的研究西藏文化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雪域文化》正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显示藏文化的发展,客观介绍西藏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凡是真正了解西藏的人是可以完全清楚地看到,藏文化随着西藏的变迁始终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