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克服粤剧改革中的混乱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3-16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简评

克服粤剧改革中的混乱现象
广东省戏曲界在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回去后,以批判粤剧“三春审父”为起点,展开了对粤剧改革问题的讨论。这是完全必要的。
“三春审父”是经过修改后的粤剧旧节目。广东戏曲界和文化领导机关原来准备推荐这个剧目到北京来参加会演,后经上级领导同志批评阻止而作罢。
“三春审父”的故事是这样的:少女陶三春受后母虐待,一个过路的青年同情她,在后花园题了一首诗。这诗便成为后母进谗的资料,说三春和情人唱和。陶父便逼三春自杀,三春为“表明清白”起见,投了河,后被一个做官的救起,收为义女。三春在义父帮助下,改装应考,中了状元,做了大官,奉旨审问她父亲的某一罪案时,才暴露了真相,父女公堂相认。
这是一个伪装得很巧妙的拥护封建伦理、封建社会秩序的戏,因为它从头到尾,并没有反对封建制度;三春不敢自由恋爱,她和那个过路青年也并没有爱情。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为了说明她并没有触犯封建道德和封建统治的一根毫毛,她才顺从父亲的命令,投水自杀的。遇救后,她又按着封建社会秩序拼命地爬上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并在她父亲面前证明自己也是封建社会的忠实奴才。
广东戏曲界和文化领导机关却将这样一个宣扬封建道德的戏,看成一个“反封建”的作品,这说明了广东某些戏曲工作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在内)在戏曲改革思想上的混乱。在这样情况下进行的粤剧改革工作,也就无法走上正确的道路。
粤剧本是我们民族戏曲的优秀剧种之一。粤剧艺人中也有不少是有创造性的、富有爱国心的,粤剧已往在音乐的改革上也表现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几十年来,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思想侵蚀之下,它的主流,被推上了严重的殖民地化和商业化的道路,逐渐消灭和丧失了原有的民族色彩和现实主义传统。已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被抛弃了,而代之以非常荒唐下流的所谓“新”剧目;这些剧目有许多是根据堕落的黄色小说或电影故事改编的,有许多则是直接采用了好莱坞的反动电影题材,在剧本内容和演出形式上一味追求“新奇”和“刺激”,用以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麻醉观众的心灵。而解放以来,我们的一些粤剧改革工作者(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眼看着粤剧走上了堕落的道路而无动于衷,还抓住这种已经变了质的东西,枝枝节节地进行一些“改革”工作,因而助长了这种堕落的倾向。譬如为了照顾“六条台柱”都有戏做,“红娘子”一剧便无端加进了丑生和二帮花旦饰演的一对兄妹在插科打诨,制造噱头。为了照顾“刺激”,要使观众惊奇,“白毛女”里的大春便突然从观众座后跑上舞台;而“刘永福”里便有饮毒酒的魔术表演。为了照顾“摆景变景”,“鸳鸯剑”里便出现了少爷小姐的春夏秋冬四季行乐图。为了照顾“生旦对手”,“英雄襟上太平花”里便硬给忠王李秀成配上一个美女。这些剧本还都是新编的。在整个的粤剧界中,泛滥着“电影表情”、“七彩布景”、“胶片服装”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这种做法,离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正确方向是愈来愈远了。
粤剧界目前正在进行的学习运动,应该是群众性的戏曲改革工作的良好开端,必须把粤剧从堕落的道路上挽救出来,恢复那被糟踏、被破坏了的民族传统和地方色彩,必须根据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进行正确的改革,使它既不损害固有的优美特色,同时又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各地的戏曲工作干部,应该以粤剧的这个例子为鉴戒,坚决肃清目前存在于地方戏曲中的商业化、形式主义的恶劣倾向,坚决向迁就甚至助长这些恶劣倾向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