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广辟就业门路 提高文化素质渠县加强劳务输出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4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辟就业门路 提高文化素质
渠县加强劳务输出管理
本报讯 四川省渠县劳动局在加快脱贫致富的工作中,把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广辟农村就业门路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带动了其它产业的振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县全年共输出劳动力13万多人,比上年增长12.3%,劳务输出收入仅邮局收汇金额即达5000多万元,相当于去年全县的财政收入。
位于川东北部的渠县,是一个拥有12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其中农村有富余劳动力30多万个,农民生活较为贫困,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县之一。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劳务输出工作,他们认真调查劳力资源分布情况,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文化、技术专长、婚姻状况、外出去向等逐一登记,建档立卡;在核发务工许可证时规定不准违犯计划生育、不准弃学务工、不准盲目外流,否则不予发证。与此同时,他们对外出务工人员加强守信誉、重合同、守法纪的教育。
去年外出做工的13万多人中,在本县范围内流动、就地向林、牧、副、渔业转移的有7万多人,输出县外的6万多人。这些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民,很多人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商品经济观念,自觉成为推广新技术的生力军。该县和乐乡河垭村农民李云坤到重庆务工,学到了“水稻地膜增温育苗”新技术,他回到家乡率先推广,很快带动了附近的村社。据统计,目前当地已推广这一技术的达500多户,面积达1000多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农民陈学贵外出时学会了汽车修理业务,回家乡后即招兵买马办起汽车修配厂,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已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拥有固定资金120多万元。
(唐嗣友 王玉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