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移民·大选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22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移民·大选及其他
本报记者许世铨林皎明
站在面前的,是一位中等身高、衣着俭朴的俄罗斯姑娘,来自摩尔多瓦,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戴着一副70年代流行样式的眼镜,白皙皮肤上的粉黛略显浓重,说一口还算流利的希伯来语。她是我们访问以色列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位前苏联犹太移民。
欧洲风云急剧变幻,前苏联犹太移民蜂拥以色列,短短时间之内近50万人,形成一股冲击波。这是以色列近年来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非同一般的重大事件。记者在住宿旅馆,见到过俄罗斯女招待,在步行街上,听到过艺人拉乌克兰手风琴曲。接待官员颇有自嘲意味地说,“仅仅苏联来的音乐家,足够在以色列组成几支交响乐队。”确实,相比于前几次移民浪潮,这批移民素质好,是受教育档次最高的。据说,每3个人就有2人是大学毕业生。沙米尔总理在他那间不算很大的办公室里,字斟句酌地对记者谈到这批前苏联移民,说他们是以色列的一笔财富。
在耶路撒冷犹太移民接待站托儿所里,金黄头发的俄罗斯小姑娘与深褐色皮肤的埃塞俄比亚小朋友玩得很好。不出几个月,他们都能用纯正的希伯来语对话。据介绍,犹太移民抵达以色列后,可以得到有关犹太人组织大约1万美元的资助,帮助他们安家立业。移民接待站的主要职责,是在半年内帮助新移民学会希伯来语,掌握初等就业技能。招待站的条件,看来很一般。站里的公关小姐虽然对接待工作成绩相当满意,但她无法否认,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以色列,新移民大约只有30%能在近期找到工作。
今年是以色列4年一度的大选年。6月23日决定谁将问鼎总理府。大量新移民的涌来,成了竞选各派手中一块烫手的土豆。围绕移民的安置、就业、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以色列上上下下闹得团团转。政客们丝毫不否认,处理新移民问题以及争取新移民的选票,已经成为竞选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记者到达以色列的第二天早上,耶路撒冷各家报纸用头版头条的位置登出利库德集团要员、外长利维马上就要辞职的消息,刹时间,舆论哗然,众说纷纭。然而,最后时刻沙米尔又与利维达成“有秘密条款的”妥协。以色列新闻界一些朋友对这种“政治游戏”看得相当淡泊,并直截了当地说,大选虽然由利库德集团和工党两大家对垒,其实最后决定天平倒向的,是那些议员寥寥无几的小党。
与过去相比,以色列这届大选的政治气候和竞选焦点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中东地区两雄争霸的局面结束,马德里T型桌前,以色列代表与阿拉伯各国代表终于坐下来谈判。据以色列朋友介绍,正因为中东和谈大势已成,利库德集团和工党双方都不会放弃这面旗帜,经济问题的比重自然在大选较量中上升,特别是吸引国内外投资、为新移民创造就业机会等问题具有明显的号召力。工党把拉宾推到前台,改善了形象,形势看好;利库德集团内部,沙米尔总理与外长利维分歧,只是上层长期矛盾的一种外部表现。利益集团的不断重新组合是常态。这里,不妨借用沙米尔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中东和谈前景的那句话,“现在预测未来,还为时过早”。
“中东问题只有学生,没有专家”,没想到以色列新闻界朋友也这么说。回顾以色列政坛的风风雨雨,恐怕谁也不敢对大选局势过早妄加评论。民意测验对利库德集团和工党的力量对比预测,目前仍然是工党略占上风,但中东地区许多事务变化多端,同时埋伏着诸多未知因素。记者打趣地问那位摩尔多瓦姑娘她准备投谁的票,这位前苏联的新移民为难了。“政党太多了,我也不知道”,姑娘说的是实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