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奎尔讲话引起的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4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奎尔讲话引起的风波
本报记者 姚立
近日来,大西洋两岸的伙伴们又闹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月9日,美国副总统奎尔在慕尼黑参加了一次有关北约安全政策的讨论会。会上,这位副总统在发言中一时兴起,离开讲稿,谈起了美欧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农产品问题。他表示,“贸易是个安全问题”,如果关贸总协定谈判失败,这将促进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美国要求将驻欧美军全部撤出的呼声会更为强烈。因此,他认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对“欧洲、美国乃至亚洲的安全都至关重要”。
参加同一讨论会的美国印第安纳州参议员鲁格尔又火上浇油,他说,美国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遇到的困难只能使美国更加采取“孤立主义”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也必然要反映到北约问题上。因为对美国选民来说,美国出人出钱维持在欧洲的驻军,保护欧洲的安全,而欧洲非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在贸易问题上和美国针锋相对,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奎尔及其参议员的讲话一出,立即引起了与会欧洲伙伴的不满。荷兰外交大臣范登布鲁克指出,所谓如果不想让美国脱离北约,最好在关贸总协定达成协议的说法是毫无意义的,“朋友间不能这样讲话。”2月10日,欧共体现任主席国、葡萄牙外长皮涅伊罗也在里斯本对记者表示,“如果有人认为欧洲会在政治压力下就范,那他是大错特错了”。一时间,大西洋两岸关系气氛骤趋紧张。
面对掀起的这场风波,奎尔急忙在第二天解释说,“在关贸总协定谈判和驻欧美军人数间绝无任何联系”,为了使他的“澄清”更具有权威性,他特意指出,他这次是以“美国总统的名义”讲话的。
接着,2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同访美的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会谈开始前向记者发表讲话说,美国在欧洲的驻军规模同陷于僵局的世界贸易谈判“根本没有任何联系”,并宣称他决不会受“许多政治家的左右”。看来,美国领导人竭力为这场风波画上句号。
事实上,今年以来,美欧围绕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已多有龃龉。上月中旬,布什就在一次讲话中批评欧共体“躲在保护主义的铁幕之后”,拒绝削减农产品补贴的建议,使乌拉圭回合谈判一再搁浅。但欧共体对此并不买帐。现在,历时五年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而美欧仍在农产品问题上相持不下。美国对此十分恼火。一般认为,美国大选在即,国内经济不景气,布什现在很难在农产品问题上作出让步,否则,将会引起美国农场主的不满。因此,美国只有压欧共体让步。
引人注意的是,奎尔在讲话中将“贸易”同“安全”问题联系起来,这就使美国的压力别有分量。尽管美国总统做了解释,但奎尔的话怕不会轻易从欧洲伙伴的记忆中抹去。美国清楚,欧洲目前在安全问题上还离不开美国,而美国国内要求尽快撤出驻欧美军的呼声愈益高涨。可见,奎尔在此时讲这一番话恐非偶然。
针对奎尔将“贸易”与“安全”挂钩的论点,欧洲人士指出,他的话或许能更加促进欧洲对尽早制订共同防务政策的思考。这大概也算是对奎尔谈话的一种答复。只是这种答复未必是美国所期待的。不管怎么说,这场风波表明,美欧间的贸易摩擦开始影响政治与安全领域。(本报布鲁塞尔2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