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品茶的“文化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4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品茶的“文化味”
周彦文
我在品速溶茶。那天好奇,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星火计划”实施项目成果展上,看到南昌洪婺名茶开发公司研制的速溶茶,便开始品尝。品着它,我不由产生诸多联想。
我想茶的种植、加工和饮用是与农业文明相伴而生的。后来草原牧民也有了喝茶的习惯,专用粗茶,加入牛奶,为奶茶。喝奶茶对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不仅助消化,也有去油腻腥膻之功效。据说还镇静安神,有助睡眠。牧区80多岁老人都有一副洁白、整齐的牙齿,也与喝奶茶有关。有人说牧民除了白天骑在马上,晚上躺在被窝里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喝奶茶。这倒有些夸张。不过,如果把一种难以改变的饮食习惯叫“成瘾”的话,那么,牧民喝奶茶也是成瘾的。
有一次某市召开牧民干部会议。会议期间,人们纷纷拥向医务室讨药,这个说肚胀,那个说头晕。会务领导大感惊诧。一查,才知是没有供给奶茶之故。后来供了奶茶,会议才恢复常态。
品茶和喝奶茶,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盖碗小盅,量小,显得婉约儒雅;后者无盖大碗,量大,显得豪放粗犷。也难怪,一种是农业文明,一种是牧业文明嘛。
富有情趣的是如今呼和浩特的不少汉族人也有喝奶茶的习惯。他们虽不像蒙古族牧民那样白天晚上地常喝,但每天的早餐是必喝的。我认识一个汉族书记,他每早必喝完两暖壶奶茶,才肯汗流满面地离开餐桌。
我品味其中历史轨迹大约如此:农业文明的品茶传到牧业文明的草原,牧民对其改造,注入新的内容——牛奶,便成为喝奶茶。后又反馈回来,一些汉族人也感觉良好,也放弃品茶,转而喝奶茶了。
古老的茶叶也像丝绸、陶瓷一样传到国外。外国人,比如日本人搞出一种茶道,即饮茶时恪守一套规矩,一套严格的程序。体现了日本民族的风格。而欧洲人得到中国的茶叶时,大概也和他们得到中国的火药和罗盘时一样,总要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琢磨不休,直到翻出适合他们目的的新花样来。于是,他们搞出一种速溶茶,把茶叶提炼加工成细面,用水一冲便可饮用。类似速溶咖啡。中国人泡茶必用开水,而这种速溶茶用冷水即可冲饮。这又适合了欧洲人不喝开水的习惯。
中国人品了几千年茶,如今也研制出自己的速溶茶。速溶茶本是速溶速饮的,可是,我这个中国文士还是禁不住要品一回,并品出这点滋味。至于速溶茶能否推开,那还得看人们的感觉如何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