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茶乡素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25
第8版(副刊)
专栏:

茶乡素描
祝凯
迷蒙的细雨打湿了四月的茶山,茶山于是成了一幅素淡空蒙的泼墨山水。我追赶春雨的脚步,撩开细雨斜风编织的珠帘,走进豫南大别山的画卷。
天上浮云撵浮云
山上茶树齐争春
富民政策送春风
绿了茶山暖了心
好甜润的茶歌!我被这歌声撩拨得火辣辣的,顾不得山高坡陡,攀上云雾山,走进茶树林。葱茏青翠的茶园里,采茶姑娘忙碌而又欢快,鲜艳的衣衫,点缀得满山溢光流彩,春花烂漫。采茶姑娘灵活的双手在茶丛上飞上飞下,像是在弹动琴键,掣动春天的韵律。
“好精神哟,你们!”我由衷地赞美。
“精神?嘻嘻,茶乡人喝了山泉毛尖茶,哪有个不精神的?”姑娘们似真非真的笑语,让我为之动容。进山前,我拜访过一位从事茶叶专业的高级农艺师,从他的介绍,得知名茶信阳毛尖,古代是奉献朝廷的贡品,世称“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已有记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放逐黄州途经信阳,泛舟浉水,斗茶品茗,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这个地方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或者更早一些,但茶园的面积不大,发展缓慢,产量不高。明代曾因茶租茶税不断增加,茶农忍痛砍伐,茶山上几乎看不到绿色。这一带,地当南北中国的分野,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熄,灾难频仍,也给茶叶生产发展造成难于想象的破坏。解放后,信阳茶叶种植面积增大,发展速度加快。
豫南茶乡真正发达兴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十年。党的富民政策像拂荡的春风,绿了山山岭岭,暖了村村寨寨!
茶乡的夜晚,静谧恬淡。谷底冲塆,炊烟缕缕。缕缕的炊烟下边,是一座座飘香的烘房。我走进一座烘房。炒茶的茶锅一溜排开,十几张、几十张一系列的排列组合,又让人想到编钟古乐。豫南古属荆楚。楚文化神奇古奥,给人类留下许多难解之谜。不知道先民是更早一点铸造出铁锅来炒茶还是先铸造出编钟来歌乐?茶农在烘房里的劳作很像一个庞大的乐队在演奏,炉膛里燃烧着熊熊大火,茶锅里炸响鲜叶,炒茶的把式一会用竹帚飞快地旋搅,一会用手在茶锅里揉条,而烘灶上毛尖茶在竹笼上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使人沉醉在春夜茶乡的氤氲之中。
汲来门前山泉活水,沏这新炒新烘的毛尖茶,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茶未入口,杯中已溢出阵阵清香,翠绿的叶片在明澈的茶汤里漂浮下沉,像轻风拂弄嫩柳,像海浪抚摸绿藻。当你用口慢慢啜饮,慢慢下咽,慢慢回味时,你会惊叹自然加人力而创造出这般美妙的神品,你会惊叹一杯清茶如何会给人带来这般酣醇的韵致,这般难于言传的怡乐的陶然,陶然的怡乐。
插图:刘崇(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