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顺德之路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27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顺德之路思考
中国环境报记者李松顺德,惊人的效益——199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97.2亿元(现行价),比1985年增长139.71%,1991年猛增到119.5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多元。相反,1990年万元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同1985年相比,下降80.4%;工业废气总排放量下降了28.4%;工业固体废弃物下降了47.2%。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顺德市已经形成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趋势。人们关心这座珠江三角洲上的新兴城市,也关心在它一连串递增的经济指标和递减的污染指标后面的是什么……发展乡镇企业必然会破坏环境吗?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回答这一问题似乎无须思考——环境污染是个“富贵病”,没有大钱治不了,而乡镇企业大多力薄势单,必然造成环境污染。
然而,顺德十几年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改写了这一答案——乡镇企业发展可以不破坏环境。1990年,顺德乡镇企业有5000多家,其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8%。从总体上看,顺德的环境质量没有恶化,个别环境指标还有所改善。
有人说,顺德环境保护搞得好,是因为他们有钱。诚然,搞好环境保护离不开较大的资金投入。然而,在顺德乡镇企业刚起步之时,并没有雄厚的财力,他们迈出的第一步与其他许多地方并没有两样,也是各种污染型企业遍地开花。1981年,顺德的小电镀、小铸造、小造纸、小洗染、小砖窑等企业2000多家,污染企业占30%以上,污水排放量达6000万吨,大面积的桑田和水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当时,顺德县领导及时意识到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做出了宁肯牺牲经济利益,也要保护环境的决策。
顺德经验的基本点在于,领导层具有超前的环境意识,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树立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顺德市环保局副局长莫秀蓉对发生在8年前的一件事记忆犹新。1984年,兼任编制委员会主任的县长驳回了新建环保局的编制申请报告。他说:“环保局不设一个宣传机构怎么行?宣传很重要,要用宣传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顺德的环保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宣传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年那位县长的决策功不可没。
乡镇企业的发展之所以破坏环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规划,放松管理。早些年,顺德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了发展经济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第一,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不污染和不损害环境为前提;第二,当经济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环境效益;第三,新上工业项目必须优先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产品。这三条原则就像三把快刀,毫不留情地砍掉了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1986年以来,共关停并转了231个企业,仅去年就关停了土法生产有机玻璃的厂点51家。同时,这三条原则也像三把火,把轻型、效益型、低消耗型的企业烧得越来越红火,逐步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电讯、燃气用具为主的工业体系。
经济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吗?
有人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一种理想,实际上办不到。顺德人也许并没有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过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可是凭着朴素的自我保护的环境意识,他们很好地处理了这个关系。
珠江纺织企业公司总经理冯坚和说:“我这个企业是村办的,赚的钱除了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为村民谋福利。如果污染了环境,村民受了害,我们办厂还有什么意义?”为了处理染布废水,他们先后投资110多万元,治好了废水。
顺德糖厂是全国“3000家污染大户”之一。该厂利用榨甘蔗的废渣造纸,但造纸废水污染严重。尽管造纸厂有着每年200万元的利润,但厂长张志练咬牙关掉了造纸厂。
经济发展为了人,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人,在经济与环境的这架天平上,平衡点是人。
为了保护环境,尽管顺德人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发展。1991年,顺德塘鱼亩产577.5公斤,与上年相比每亩增产13公斤;水稻亩产845公斤。每亩增产13公斤;甘蔗亩产7.52吨,每亩增产0.16吨,农业产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顺德共建立起农业生产、加工基地100个。顺德的塘鱼大量销往香港,顺德的肉鸡成批运往日本、美国……
顺德的经验全国能学吗?
从内地来顺德参观的人,常常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大整齐的厂房,绿草如茵的厂区,具有80年代初世界水平的设备,一大批企业产值超过百万元,有的达到千万元,上亿元……在厂区上空,蓝天一碧如洗。在厂区高墙的周围,星罗棋布的鱼塘如同一串串发光的绿宝石,塘边青翠的芭蕉和甘蔗枝叶在微风中摇曳……人们对顺德的经验心服口服,但又怀疑:他们的经验我们能学吗?
客观地说,顺德有着四季长青的气候条件,有着靠近港澳的地理条件,有着宽松的改革政策;顺德人有着经商的历史,具有较强的商品观念……以上这些条件得天独厚,然而顺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靠的不仅仅是这些外在条件,而是一些各地都可以使用,且不需很大投资的做法。
顺德是水乡,生活和工业都要用地面水。顺德人清醒地认识到,一旦使河流遭到污染,无异于自绝生路。在工业区的规划管理方面,顺德就吃过苦头。1990年9月,由于顺峰工业区初建规划时,忽略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造成附近8000多亩耕地严重污染,群众反映强烈。后来,只好集资105万元,修了一条排污渠。接受这个教训,如今这个市不仅在工业区规划中安排了污水处理规划,而且根据产品类型“合并同类项”,把同类污染的企业安排在一起,以便集中治理。顺德已经形成一个多方面、多层次、上下结合的环境管理网络,使得各项环保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顺德的经验,是在实干中创造出来的。他们有着明确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正确地处理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认真执行了国家各项环保制度。顺德人这样做了,全国各地同样也应当这样做。正如国家环保局长曲格平所说:“顺德的经验,不仅适合顺德,适合珠江三角洲,而且也适合全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