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审美的革命性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2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审美的革命性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杜寒风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论及的文艺问题始终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其核心的,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看待文艺的发展。毛泽东的美学观艺术观也是他的人民群众观的具体体现。
《讲话》中指出,不解决“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碰到一连串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解决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正确解决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既然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既然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那么当代中国一切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就必须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中去,真实地反映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反映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确实“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讴歌人民,向人民负责。否则,艺术就失去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泉源活水,从而走向衰竭、干枯。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不大可能有艺术家所创造的任何有价值的果实。今天的中国,在改革的东风吹动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人物,这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新的题材,文艺工作者只有投身于时代巨变的社会洪流,才不至于落伍,为时代所弃。文艺工作者当有向人民负责的思想意识,切勿粗制滥造,贻害社会。
《讲话》发表以来,在审美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工作者从《讲话》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受到了强有力的感召。《讲话》之所以能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就在于毛泽东把人民群众置于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一切爱国的、有良心的艺术家们在深入生活中,不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体验,而要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参与生活,关心重大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水平和艺术修养。
邓小平继承了《讲话》的精神指向,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他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里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