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边陲文化建设吹来文明之风广播电视使边境群众离北京近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3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边陲文化建设吹来文明之风
广播电视使边境群众离北京近了
本报讯 记者李泓冰报道:在我国长达几万公里的边境线上,近年来撑起了一顶顶白色巨“伞”—卫星地面接收天线。通过广播和电视,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状态的边境群众感到和外部世界的距离骤然缩短。据悉,到1991年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的有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75%和80.5%。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生活着2500多万人,他们一直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困扰。10多年前,西南边境的广播仅能覆盖10%的人口,最好的东北边境的广播覆盖也只有1/3,电视几乎是空白。西部边境的一位基层干部在文章中写道:“翘首望北京,关山重重。党中央的声音传到我们这里,至少得半个月或20日。报纸变成了‘抱纸’(几十天送一次,捆成一大捆)。”驻守在吉林省珲春市的解放军某部战士,得到了上级机关赠送的一台电视机,却收不到我国的电视节目,只得失望地把电视封存起来。
为改变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的落后局面,从1982年到1990年间,国家共拨放专项资金2.25亿元,地方也配套投资5亿元,到1990年底,边境地区已建成专用微波线路8402公里,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8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差转台141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09座。在边境城市丹东、绥芬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延吉、伊宁等均建立了广播电视制作(译制)中心,加强了节目制作、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制作能力,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云南边境的一个瑶族山寨,刚刚结束刀耕火种的生活,当瑶族同胞扶老携幼,甚至长途跋涉,赶到村寨唯有的一架电视机前,第一次看到小小的荧屏上出现了活动的画面时,人们不禁载歌载舞,通宵狂欢。
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和了解。原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的一个访华代表团成员,在参观新疆广播电视译制中心时说:“中国真正重视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译制条件,可以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播出节目。”
西藏边境的打隆镇上,常有不丹和锡金的商人来往做生意,他们每每指名购买我国电视广告上的商品,一位商人对镇长说:“我们从你们的电视广告节目中看到了中国的名优产品。中国能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建成广播电视网,真不简单!”东北边境的丹东电视台、黑河电视台则已成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