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住宅建筑的人文要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5-30
第8版(副刊)
专栏:百家艺话

住宅建筑的人文要求
叶廷芳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四要素的水准也是不断在提高的,它们饱和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因而最能体现人类的文明。其中“住”的载体——建筑尤具人文精神,因为它在满足人们遮风蔽雨这一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包括审美要求,从而把人与空间、技术与艺术熔铸为一体。于是获得一种灵性,仿佛能发出某种音响,所以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住宅作为人的有机活动方式的空间,是人借以休养生息的场所。一个人每天24小时至少有一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工作劳累了,在这里得以休息;精神紧张了,在这里进行放松;外面憋气了,在这里一吐为快……总之,每天在这里使生理的、心理的失衡得以调整、恢复。因此,住宅建筑的设计必须注入人文意识,把人的尊严、精神意图和多方面需要当作中心目标来追求,使住宅建筑的功能更有利于适应人的上述行为,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那种把住宅看作“居住的机器”的观点,在国际上也是普遍被唾弃的。60年代以来,欧洲所谓“后现代”的建筑师们在反思一个世纪来的建筑革命的得失时发现,丢掉了历史,丧失了感性。因此他们主张从传统建筑中寻回那些令人熟悉的、亲切的、温暖的成份。
一般来说,人们在获得基本温饱以后,对衣、食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住宅建筑的态度也不例外。只是建筑不像衣服、食品,随时可以更换。一座建筑,特别是目前风行的框形结构的高层建筑,一旦建成,则至少使用50年!50年,我们的国民经济将翻好几番,人民将步入“小康社会”。城镇居民对住房标准的要求将比现在高得多。要使现在建造的房子不致提前“老化”,必须对群众的未来需求进行多方面预测,并以人文尺度给予观照。首先是精神、心理因素。一个宽敞的空间是舒适的前提,有利于人的心境平和、宽容大度;而自由度很小的狭窄的居住环境则容易导致人的心胸偏狭、脾气乖戾。其次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在年轻一代身上比较突出,他们生活得比父辈洒脱,家庭舞会、卡拉OK……已成了他们常见的社交方式;组合沙发、组合橱柜、梳妆台……几乎成了他们必备的家具。一个较大的客厅和较大的居住空间已开始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第三,文化因素。我国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老龄队伍在迅速扩大,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也将延长,看书、买书、练字、作画、习拳者日见增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单独的书房、书画室、花房、艺术品陈列室、体育器械室……第四,审美要求。不同文化层次和审美趣味的人将会在空间布局和室内装修方面表现出不同倾向:有的喜欢传统的、民族的、民间的格调,有的则爱好现代的、外来的样式;有的趋向高雅,有的热衷于装饰。第五,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工作。第六,自由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行的住房分配制度必将被商品市场所取代,住宅建筑必须设计各种样式,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或者,根据购买者的订货要求进行设计,这样,我国城市住宅建筑的模式化、刻板化的弊端也就最后解决,连某些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也得以满足了。不难理解,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乃是建筑学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以至民俗学互相融会的综合操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