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的关键——访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1
第2版(经济)
专栏:深化改革访谈录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访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
本报记者 江世杰
开篇语《深化改革访谈录》与读者见面了。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谈改革,因为我们有了十余年改革实践的感受,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教训需要总结;今天,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谈怎样深化改革,因为改革已进入新的关键时刻,凝聚更多的胆识和智慧,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本专栏的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或侧面介绍改革实践者的见解。——编者
日前采访首钢,正赶上全公司职工分期分批脱产3天学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随便找几个同志聊聊,都说“心情舒畅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又来了”。
党委书记、工厂委员会主任周冠五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有何想法?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有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是个创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周冠五用切身体会阐述了他的这一看法。
他说,过去往往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关系当然就是先进的,只要好好发展生产力就行了。实际上,我们建立的以“统收统支”、“统购统销”、“统调统配”、“统包统管”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体现。解放后到改革前,首钢结束了有铁无钢、有铁无矿的历史,建成了一个从矿到钢材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但是,由于经济体制高度集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没有以适当方式确立起来,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因而钢铁生产能力不能配套,老掉牙的设备难以更换,钢材年产量只有40万吨,在全国“八大钢”中位居末尾。那时候,企业领导想带领职工干一番事业,却总感觉是“老牛掉在枯井里——有劲使不出来”。“我想起首钢50年代末实行投资大包干那段时间。那是党的八大以后,中央批准首钢改造扩建,投资2.4亿元由首钢大包干,投资怎么花,包括建设方案,都由首钢自己定。刘少奇同志来首钢视察时非常赞赏,他说:包干啦,毛主席不再当你们的家,周总理也不当你们的家,这个家由你们自己当。还说:这种大包干,所有制没变,体制变了,包和不包大不一样。这个办法随后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由于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直接利益联系着,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高涨,一年之内就建成了三号高炉、二号焦炉和烧结厂三大工程。可惜1960年停止了包干。这个好办法未能继续实行下去。”
投资大包干这段经历,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启发了首钢实行承包制的思路;农村大包干的成功实践,坚定了他们全面承包的信心。改革以来,政企关系比过去松动了一点,被捆死的首钢就开始活起来了。13年来,首钢已经发展成为经营钢铁、机械、电子、建筑、航运等15个行业,拥有八大公司、100多个工厂、20万职工的大型企业。1991年销售额达91亿元,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89倍。13年累计上交国家利税费114.8亿元,加上用企业自有资金为国家新增固定资产,上交国家156.8亿元。实践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对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不断的调整,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周冠五说:首钢党委认真学习了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后认为,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首要的是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精兵简政。这是因为,我们的改革是在旧的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没有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改革的深入,与旧体制的摩擦、碰撞越来越多。比如,企业靠自己多创使留利不断增长,就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发生了矛盾;企业要面向市场,产品实行自销,就同统购统销的物资管理体制发生了矛盾;企业要用自筹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就同现行的计划和投资体制相抵触;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就受到外贸管理体制的限制。这些矛盾,说到底都是反映了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适应,表明现行的政府机构、制度、政策、法规中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是旧经济体制的载体,必须进行改革。试想,如果政府机关直接管理企业,随着企业的增加、行业的扩展,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官僚主义膨胀等,怎能不日趋严重呢?统计资料表明,1979年全国由预算经费开支的人员为1500万人,1990年增加到4000多万人;1980年全国行政事业费开支为404亿元,1990年已达1400亿元以上,增长了2.5倍,远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国家为了维持政府机构逐年增长的巨额开支,必然不断加重企业特别是全民大中型企业的负担。这种状况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把那些应当属于企业的权力,尽快归还给企业。”谈到这里,周冠五说,有人认为,这些年该下放给企业的权力都放下去了,放权之路已经走到尽头了。其实不然,企业深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最缺乏的仍然是自主权。首钢虽然是国家确定的改革试点单位,但企业法赋予的13项企业自主权,至今外贸自主权和资金融通权没有落实下来,也没有与企业实力相当的投资立项权。如果把这三项权力下放,首钢人有决心在两三年内再迈上一个更大的新台阶:1994年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家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1995年成为国际第一流的跨国公司,力争进入世界500家大企业行列。
“总而言之,只有让企业活起来,才谈得上解放生产力。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让企业自主经营,是深化改革关键的关键,也是当务之急啊!”周冠五意味深长地结束了他的谈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