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繁荣农村图书市场的出路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2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繁荣农村图书市场的出路何在?
本报记者 朱思雄
编者按:农村是一个很大的图书市场,图书需求量之大,读者群之众,是空前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求知欲也随之增强;科技、教育兴农要逐步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客观上也需要有一个发达完备的农村图书发行市场。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不少读者给本报来信,反映农村买书难的问题,希望更多的图书进入农家;出版发行部门的同志也反映,农村图书销售这几年困难重重,一直处于停滞和萎缩状态。一个买书难,一个卖书难,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本文从浙江的一些情况作了分析,可供参考。
如何解决农村买书难和新华书店在农村卖书难的矛盾,最近记者采访了中宣部出版局负责人,并前往浙江作了专题调查。
1
农村图书发行主要是依靠新华书店和供销社,县一级新华书店在部分乡镇设有网点,供销社一般设有图书文具专柜。目前,农村图书市场主要的问题是:
品种少,对路的不多。记者在浙江绍兴、余姚一些市、县的乡镇企业采访时,青年人反映,一些文艺作品如通俗小说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实用技术书籍在农村是很有市场的,但是供销社图书专柜里的文艺作品类书籍就那么几种,而且大都已过时,也没见及时更新;技术书籍本来就不多,针对性又不强,能为群众所用的更少。据介绍,基层供销社的图书专柜的图书品种一般在300种左右,有些书几年也卖不动。
发行网点不足,且呈递减趋势。新华书店在开展农村图书发行上历来依靠供销社,因而新华书店自设下伸网点建设缓慢。1985年至1990年的6年间,浙江省新华书店系统新建的下伸网点仅22处。广东南海县新华书店的两个门市部,一个设在县城,一个设在佛山市内,在农村没有下伸网点。而四川省新华书店从1985年起,平均每年递减100个下伸网点。这几年来,供销社系统普遍经营状况不好,不少基层供销社取消了经营图书的项目。
农村图书市场买卖难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图书销售额。1990年浙江省鄞县新华书店农村图书销售额300万元,其中一般图书的销售额仅50万元,占农村销售的16%。浙江省3/5的新华书店农村图书销售比重都在50%以下。尽管这几年农村图书销售仍然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缓慢,大大低于图书总销售的增长比例。浙江省县(市)一级1990年人均购书额仅5.26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购买中小学生的教材,用于购买一般图书的很少。
2
图书发行部门自有苦衷。农村图书发行往往品种多、批量小,这就增加了发行的成本;供销社售书的利润一般为销售额的12%至15%,扣去各种税收及水电费等项开支后,所剩无几。这几年,供销社实行经营承包制后,由于利润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使得一些供销社不得不更加注重经营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及获利丰厚的大宗商品,销售图书额小利微,使供销社图书发行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想加强流动图书发行,交通运输又成了问题。目前,不少乡镇一级的农村图书发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挤公共汽车,进货发货极为不便,很难及时下乡供应。
出版部门对农村图书市场信息不灵。农村乡镇企业和专业户都需要技术指导,而且一省一地的相同类型的工厂和专业户相对都比较集中,因而需要的技术指导书籍也相对比较集中,但目前出版部门对这些情况的调研和有针对性出版发行工作做得不够。勉强出版一些,或是文字不够通俗易懂;或是没有实际应用的示范图,不便操作;或是小而全,面面俱到,动辄几十万字,定价高上去了,农民买不起。
3
为了繁荣农村图书市场,中宣部和不少做实际工作的同志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以乡镇企业为重点,搞活农村图书市场。由于乡镇企业职工文化素质一般偏低,绝大多数人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已影响到企业后劲。很多乡镇企业的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表示要建立健全图书室,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图书,为职工学技术提供必要条件。图书发行部门也要把图书发行工作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与乡镇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技术、职工教育结合起来,搞好农村的图书发行。
理顺农村图书发行体制,加强领导。鉴于目前县一级新华书店各地的归属部门不一致,区、乡、镇一级供销社的图书专柜归属更不相同,新华书店总店和国家、省级供销社无专门分管农村图书发行的处、室,今后在进一步加强新华书店和供销社这两个农村图书发行主渠道的同时,要在发行体制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农村图书产、供、销三方的联系,依靠社会力量把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搞上去。出版单位要经常与新华书店、供销社沟通信息,与读者建立联系,主动上门服务;同时,也要和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取得经常联系,相互支持,结合这些部门的具体工作搞图书发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